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地方新闻  >  大庆
搜 索
大庆市大同区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 打造百姓精神家园
2020-06-29 10:36:27 来源:大庆网  作者:孙贻国 赵龙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极光新闻

  东北网6月29日讯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2018年11月,乡风文明建设成果丰硕、民风淳朴的大庆市大同区,再次迎来跨越发展的有利契机——该区被纳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全省首批4个先行试点之一,2019年晋升为全国第二批新时代文明实践试点。

  大同人抓住机遇,历时一年多时间,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副中心、所、站、点遍布全区“城乡村居”,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成为传递时代新声的“扩音器”、助力乡风文明的“催化剂”、服务关心群众的“便民桥”。截至目前,共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平台175个,依托新时代载体开展活动2800余场次,服务群众16万人次。

  从试点到样板,大同不负众望

  不论是特色棚室种植产业的风声水起,亦或是奶山羊产业的“羊”帆起航,大同区总是善于创造奇迹、打造样本。

  面对新时代文明实践这个陌生的领域,大同区表现出高超的决策力和执行力,第一时间将创建工作列为“一号改革工程”,区委书记挂帅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主任,同时抽调人员外出考察、查阅资料、开拓思路、专项推进。

  经过前期深入调研、精心谋划、理清思路,大同区确定了设立中心、副中心、所、站、点“五个层级”架构;健全完善“人、车、媒、书、演、展”六个要素;开展“我们的讲堂、我们的榜样、我们的节日、我们的朋友、我们的集体、我们的传承”六个特色主题活动;实现“城乡村居、阵地平台、各个群体、导师帮教、重要节日”志愿服务五个全面覆盖为基本思路的“5665”工作模式。

  思路确定,搭建新时代文明实践平台就成了当务之急。本着“少花钱多办事”的原则,大同区将眼光放在了盘活现有资源上,通过整合凝聚8个乡镇、6个街道和44个区直部门、驻区单位资源和力量,建成1个中心、2个副中心、14个实践所、58个实践站、100个实践点,实现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实践所、站100%覆盖全区。所有文明实践阵地都悬挂新时代标牌、都有自己的队伍、都能开展各具特色的主题实践活动。

  大同区还从“体制内、体制外”两方面入手,组织和引导机关企事业单位在职人员、乡土文化人才、“五老”人员等先进人物,以及全区所有爱心人士,充实到志愿者队伍。目前,该区共组建志愿服务总队1支、中队21支、小队195支,注册志愿者6925人,一年时间依托全区各级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开展志愿服务活动2800余场次,服务群众16万人次。

  大同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经验和成绩,吸引了本省兄弟县区及南方省、市县区纷纷前来学习借鉴。截至目前,该区累计迎接团体参观、学习、考察118批次8000余人次。短短一年,大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完成了从试点到样板的跨越。

  从助人到育人,平台功能强大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最核心的功能一个是帮助人,另一个就是教育人。

  大同区在做好现场求助、电话求助等常规求助渠道的同时,集中力量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云平台”,创新群众点单、平台亮单、中心派单、中队接单、志愿送单、积分兑单、群众评单“七单”服务模式,围绕解决群众“最想听的内容、最喜爱的活动、最想学的知识、最需要的服务、最闹心的难题”等需要,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

  为方便群众通过“云平台”点单,志愿者们将印有“云平台”二维码的宣传海报,挨家挨户送到全区每一户居民家中,并现场指导居民如何通过智能手机在网上直接寻求帮助。“疫情期间孩子一直在家上网课,天暖和后有些老人每天早早来到小区广场活动,有吹喇叭、有唱歌的,我家离广场挺近,喇叭声特别大,孩子根本听不清网课讲的内容。看到海报,我就通过扫描二维码在网上留了言,没想到志愿者当天就来解决问题了。通过他们苦口婆心的劝说,老人们终于同意错时出来吹喇叭,孩子终于可以安静上课了。”提起“云平台”的服务功能,大同区利民小区居民李女士赞不绝口。

  帮与被帮,是可以相互转换的。今年33岁的王起富,原本是林源镇六井子村二村屯的精准扶贫户,患有先天性手指缺失疾病的他多年来一直与58岁患有糖尿病的母亲相依为命。林源镇志愿者了解情况后,不但每逢年节给他送米送面,还为他带去致富信息和致富办法,通过大家的帮助,王起富实现了脱贫致富。

  过上好日子的王起富,最想做的事就是去帮助别人。疫情期间,村里需要志愿者帮忙把守村口,王起富第一个报了名,并在村口一守就是两个月。深冬季节,看到双手冻得发抖的王起富,大家都劝他回家休息,可他总是说:“我有难事的时候,大家都帮我,现在村里有事了,我不能自己躲清闲。”

  通过帮助感化人,通过宣讲教育人。大同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还利用志愿者队伍中理论人才众多的优势,开展了“我是党课主讲人”、党的创新理论“朗读者”录音接力、“同上一堂课”云平台宣讲等组合式理论宣讲、文艺演出、技术培训等精准化宣讲活动392次,传播群众超过5.8万人。

  从村风到民风,大兴文明之风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虽然建成时间不长,但已经在大同区扎根结果、沐化百姓。一年来,该区干群关系明显改善,农民参与集体事务积极性明显提高,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得到有效满足,文明新风蔚然成风。

  该区通过组织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会”“广场舞比赛”等一系列健身活动,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如今农民参加广场舞、大秧歌等活动的人越来越多,酗酒、打牌的人越来越少,乡村文明程度大幅提升。

  特别是在疫情防控关键时期,大同区累计出动医疗、交通、宣传等各条战线志愿者20万余人次,投身村屯、社区进行卡点值守、信息摸排、卡口检测,发放防疫用品等,当好疫情防控“战斗员”。同时,该区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五个层级”阵地全覆盖优势,全区207块电子屏、359个村屯大喇叭和62辆移动宣传车每天循环播放防疫内容,志愿者协助分发《致大同区广大居民朋友的一封信》5万份、防疫宣传单15万份,悬挂条幅1659条,组建微信宣传群300多个,持续提升群众对疫情防控知晓率,当好疫情防控“宣传员”。

  志愿者白衣天使杨伟奇,不顾个人安危支援湖北孝感;志愿者“90后”女孩杨爽,不畏黑夜严寒坚守高速卡口;年过8旬的老党员宫希武,手写“请战书”请求加入疫情防控志愿队伍……一个个感人事迹,深深感动着每一名干部群众,全区上下众志成城,共抗疫情。截至目前,大同区没有一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志愿者功不可没。

  改变,往往就在不经意间。慢慢的,人们发现身边乐于助人的人多了,大家的卫生习惯更好了,甚至连人与人之间说话都更和气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正在用她独特的魅力和方式,潜移默化地服务和引领着大同人。

责任编辑:李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