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扶贫鸡”变身“致富鸡” 贫困户走上“造血”脱贫之路
2020-07-06 17:01:43 来源:东北网  作者:纪世强 霍枭涵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极光新闻

  东北网7月6日讯(纪世强 记者 霍枭涵) 近日,记者来到佳木斯市郊区西格木镇群林村易铁军家中。他手捧着一把刚摘的青菜准备喂鸡,几十只小鸡立马“咯咯”叫着围拢过来。易铁军今年56岁,因残致贫,与母亲相依为命,虽然身体不好,但始终热心于村里的各项活动,被村民热情地称呼为“老铁”。

  “疫情期间不能外出打工,驻村工作队专程为我们送来了鸡雏,年底还包销。”易铁军边喂食边介绍说,“原本就有公益岗位的工资,现在又养起了鸡,扶贫干部每隔三天都会来指导我,现在的生活越来越有奔头了。”

  “‘老铁’不等不靠,硬是靠自己勤劳的双手脱贫致富。”郊区民政局派驻群林村驻村工作队队长赵远峰告诉记者:“‘老铁’2019年参加公益性岗位增加收入8000多元,村里号召养鸡他也是第一个申请报名。”

  据了解,受疫情影响,省扶贫办和省财政厅为能够自主生产经营的贫困户下发疫情补贴,最高不超过1000元,但这资金如何发放成了赵远峰心头的一件事。赵远峰说,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把钱投入到生产生活中,让贫困户自力更生产生造血式扶贫更有意义。

  经过与村两委讨论和入户摸底,最终养“扶贫鸡”成为了该村的首选项目,赵远峰带着村两委将精心挑选的鸡雏送到贫困户手中,因实际情况每户50至100只不等。村委会的专职防疫员定期上门指导用药,帮扶干部和驻村工作队会帮助大家销售,其余的佳木斯电商平台负责兜底。

  赵远峰做了一个《群林村贫困户庭院养殖情况表》,为每个养殖户建立档案,定期拍照存档,记录小鸡成长的全部过程。“电商平台能为群林村的‘扶贫鸡’托底,我们也绝不能以次充好,保证每只鸡都要饲养五个月以上,未来每卖出一只鸡都要在包装袋上写上贫困户的名字,消费者可根据名字溯源到养鸡过程。”赵远峰说。

  据介绍,疫情期间郊区共为446户贫困户发放了36万元自主生产补贴,主要是鼓励贫困户发展养殖业、提高自主积极性、减轻支出负担,同时郊区还将充分发挥电商平台优势,牵动社会力量、帮扶力量、机关企事业单位、爱心人士等帮助贫困户销售“扶贫鸡”,保障“扶贫鸡”既要养得好更要卖得好。

责任编辑:张广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