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拜泉:贫困户扶贫车间里编织致富梦
2020-07-11 07:29:00 来源:黑龙江日报  作者: 王克俭 姚建平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极光新闻

  在整理村巾帼巧娘扶贫车间里,农民利用空闲时间进行手工编织。

  编前话

  6日,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张庆伟来到黑龙江巾帼巧娘手工编织有限公司拜泉县兴国乡整理村巾帼巧娘扶贫车间,了解产品生产和销售等情况,与贫困户交流。记者赶赴拜泉,对该企业开展编织培训,积极搞好市场销售,带动更多贫困人口就业等好做法进行深入采访。

  黑龙江日报7月11日讯 今年51岁的拜泉县兴国乡整理村3屯贫困户焦永香,早早吃完饭就走出了家门,来到村巾帼巧娘扶贫车间编织手工艺品,开始了一天的忙碌。

  作为国家级贫困县,拜泉县紧紧围绕当地资源优势,始终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治本之策。

  村里来了“巧娘”贫困户实现增收

  2019年通过哈洽会参展契机,利用当地玉米秸秆充足的优势,拜泉县引进了黑龙江巾帼巧娘手工编织有限公司,作为扶贫产业龙头企业,组织农民利用空闲时间,进行手编工艺品和烙画工艺品。今年62岁的非物质文化传承人、黑龙江巾帼巧娘手工编织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坤告诉记者:“去年9月公司进入拜泉后,在龙泉、兴国等多个乡镇开展编织培训,先后培训农民学员720多人。经过20天到一个月的培训,农民学到手艺回到自己家里后,就可以开始手工编织,编好产品后公司进行回收。目前,仅在兴国乡整理村扶贫车间就有190多人。根据编织熟练程度,有的月收入最高达到3200元。”

  地处拜泉县东南部的整理村,为促进村民增收致富,加大产业扶贫力度,依托黑龙江巾帼巧娘手工编织有限公司,利用闲置旧村部,改造建设巾帼巧娘扶贫车间1处,设置工作车间1个、展销室1个、培训室1个,设立工作岗位40个,把能工巧匠聚集起来。

  整理村党支部书记冯春良介绍,现在采取“企业+扶贫车间+贫困户”模式,由黑龙江巾帼巧娘手工编织有限公司提供技术培训,并包销产品,由村两委组织贫困户到扶贫车间生产,以玉米秸秆为原材料,编织生产枕头、坐垫、鞋、包等手工编织品,年可生产手编工艺品1万件,带动贫困人口65户122人,人均可增收1万元。

  推广扶贫车间

  9月底前16个乡镇全覆盖

  正在扶贫车间编织玉米叶手编枕头的贫困户焦永香,经过一个多小时的细致编织,一个规整合格的手编枕头已经大功告成,焦永香和工友们拍手互相加油。说起现在的生活,焦永香喜不自禁:“如今,土地入股中药材种植合作社,还养了笨鸡、大鹅。丈夫在乡内务工就业,我在兼职生态护林员同时,利用空闲时间到巾帼巧娘扶贫车间编制手工艺品,收入多了,日子越过越有劲了。”

  在扶贫车间手编工艺品展示室,记者看到一份回收产品价目表,玉米叶手编枕头、手编坐垫、手编拖鞋、手编宠物窝、手编蒲团、手编床垫等11个产品,成品、半成品回收价格从30元到500元不等,写的明明白白。扶贫车间经理关淑霞介绍,现在扶贫车间进行编织的农民收入少的一个月700多元,多的能达到2400元,大家来这里的积极性非常高。

  兴国乡党委书记路宝玲告诉记者,全乡充分发挥“支部+党员”领办作用,依托整理村巾帼巧娘扶贫车间,采取“贫困户+扶贫车间+企业”的发展模式,预计年销售收入100万元。

  目前,拜泉县依托企业建设巾帼巧娘扶贫车间5个,9月底前再建设巾帼巧娘扶贫车间11个,实现16个乡镇全覆盖,预计可吸纳贫困劳动力1500人。通过发展手工编织,既可使玉米秸秆变废为宝、得到充分利用,还解决玉米秸秆污染问题,不受时间、年龄、地域、场所限制,破解了贫困人口就业增收问题,逐步将玉米秸秆手工编织打造成为朝阳扶贫产业,让更多的群众靠勤劳双手走上致富幸福路。

责任编辑:张广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