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8月11日讯(记者 郑通 迟亦达 刘星驰)捡拾脱粒机、播种机、植保机、收割机等农机在场院里一字排开,室内还有大大小小的无人机摆得整整齐齐——这是记者在木兰县吉兴乡五棵树村“金色希望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看到的情景。

“现在从种到收全部实现了机械化,今年买这些无人机以后喷肥撒药都用它,效率极大提高!”说话的人,是黑龙江省十大脱贫致富农民带头人之一、木兰县吉兴乡五棵树村党支部书记、金色希望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任玉峰。
任玉峰告诉记者,他2014年刚上任村支书那会儿,全村387户还都靠卖水稻、玉米等大田作物赚钱。村里的坡岗地多,产量低,各家各户收入一直上不去,贫困户解困难度大。任玉峰就琢磨着咋能改变状况,带村民尽快富起来。

为此,任玉峰多次到外地参观学习,尚志、宾县、肇东等地发展杂粮种植给了他很大启发。这几年,红小豆、绿豆、小米、芽豆等独具特色的小杂粮在市场渐渐走俏,甚至在出口贸易中受到青睐。特别是小米,作为一种耐旱作物,其单位干物质耗水量只有玉米的一半左右,很适合在山坡薄地、旱地等土壤比较贫瘠环境中生长,正好能弥补五棵树村土质营养层薄的劣势。
思路一变天地宽。2014年金色希望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成立,流转土地1200亩试种杂粮。当时好多村民们都对种植杂粮持怀疑态度,在流转土地时都不太愿意。面对质疑声,任玉峰没有退缩:行不行,干着看!

经过一年的辛苦经营,杂粮收益相当可观,2017年带地入社的农户就达到了102户。
“现在已有3700亩杂粮田,其中3500亩种的是红小豆,一亩能增收几百元!”任玉峰高兴地告诉记者,2019年建档立卡贫困户户均农业收入达9000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超30万元。
同样高兴的还有脱贫致富的村民周东庆。“咱家40亩,原来种玉米、大豆挣的钱都是有数的,现在种这红小豆,一年多挣一万五六!”皮肤黝黑的周东庆眼睛瞪得溜圆,“我从2017年开始种,红小豆成长期118天,一年也就干二十多天农活,省劲儿效益还好,这不就是小金豆子吗?”

为了保障销路畅通,任玉峰采取订单销售方式。由于从种到收全部采用科学管理,杂粮品相很好,收购商都抢着要。现在他已成为娃哈哈集团的杂粮供货商,2019年600余吨杂粮以每市斤高出市场0.2元的价格全部售空。

虽然势头喜人,但在任玉峰看来,这只是过了及格线。他说乡村振兴,人的最重要因素,下一步要重点培养一批有魄力、敢于尝试、敢于创新的年轻人,作为新生力量影响带动村民逐步改变陈旧的生产经营观念,不仅鼓起了“钱袋子”,还要丰富了“脑瓜子”,让好日子锦上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