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9月15日讯(记者 迟亦达 郑通 刘星驰)秋日的午后,当记者一行走进延寿县延河镇新华村的粉条加工厂时,机器的轰鸣声中,一个身着白衬衫的“精神小伙儿”正和工人一起查看晾晒的粉条。千万缕半透明的“银条”簌簌落落的搭在晾晒棚内的杆子上,随着微风轻轻摇晃,如银色的瀑布一般。

这位“精神小伙儿”叫徐文辉,是延寿县延河镇新华村的村党支部书记。村民们都说,别看80后的徐书记岁数不大,脑袋瓜子灵,实干!
“土豆加工成粉条后,利润能翻几倍!我们是从2012年开始干的。”徐文辉告诉记者,那时他发现不少乡亲在自家庭院种土豆,但光靠卖土豆赚不了几个钱。想要卖上好价儿,就得搞深加工。在他的倡导和支持下,村民们成立新华村马铃薯加工合作社,引进设备,建起了粉条加工厂。

经过几年的建设发展,如今的粉条加工厂占地约3000平方米,年产3万斤粉条,每斤大约能卖到12块钱。
记者从晾晒棚走到加工车间,一个身穿迷彩服、个头不高的老汉正在调试机器。“我叫王凤海,2017年到这儿,刚干一年就脱贫了!”他激动地说道,“8、9月份忙的时候,一天就给俺开150块钱,不比你们城里人挣得少吧?”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新华村44户贫困户已于2019年全部脱贫,人均收入达到了7000元。除了粉条加工厂,村里还有几项很有拉动力的扶贫产业。2018年,新华村利用扶贫项目资金建成了300千瓦的光伏发电产业,2019年投入使用。今年新华村光伏产业分红带动贫困户34户,每户分红1500元;镇里农机合作社收益分红覆盖所有贫困户,每户分红400元;马铃薯种植优惠政策惠及贫困户18户,每户提供租大棚费用300元,并免费提供化肥种子。
产业扶贫搞得如此有声有色,得益于各级政府的扶贫力度空前,更离不开村两委扶贫工作的思路清晰,脚踏实地。
村民们说,有了“主心骨“,大家只管跟着干,错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