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9月16日讯 面对疫情对农民工转移就业带来的影响,爱辉区把保农民工就业作为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牢牢抓在手上,深挖自身潜力,着力巩固存量、拓展增量、做大总量、提高质量,农民工就业形势持续稳定。截至目前,全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以及短期务工2.1万人,同比增长3.6%。在近日召开的全省农民转移就业典型经验交流会上,爱辉区作了典型发言。
爱辉区加大惠企政策落实力度,强化保障要素支持,全力以赴帮助市场主体活下来、留下来、强起来,为稳定就业提供更加坚实保障。以政策落实激发主体活力,落实落细各类“免、降、缓、返、补”系列降本减负政策措施,累计发放补贴资金69.4万元,鼓励引导企业少裁员、不裁员。以复产复工保障企业生存,全面简化手续,在国家出台相关规定一周内,全区106家涉农企业全部复产复工。以产业拉动壮大主体,全面推进省市“百大项目”建设,鼓励企业优先吸纳农民工和贫困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截至目前,全区14个省市“百大项目”吸纳农民工就业1500人。
为拓宽农民就业新渠道,爱辉区依托实施兴边富民行动,做大做强县域经济,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深挖用好本地吸纳农民工就业潜力。拓宽三产融合就业渠道,借助承办第三届全省旅发大会,实施知青文化体验园、龙江民居等项目,带动2000余名农民实现就业。抓住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机遇,建设中药材示范基地、示范园区16个,带动近千名农民参与种植,鼓励支持发展草莓、西瓜、蜂蜜等特色农业,带动吸纳300余户农民就业。以创新创业引领就业,建成2万平方米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入驻企业30家,吸纳600余名农民实现就业。
爱辉区牢固树立为农民工服务理念,不断提高就业服务的针对性、时效性和典型性。全力帮助农民工返岗就业,利用农民转移就业资金对省外务工的农民给予一次性交通补贴19.5万元,惠及务工人员315名。开展“挂锄期”农民转移就业专项行动,依托农村大集、早市、夜市等人员密集场所,开展就业信息和法律法规宣传7次。拓宽农民就业信息获取渠道,组织相关部门收集发布各类招聘岗位信息206条。健全多元化培训体系,通过“云上智农”APP、短期培训班等形式,为全区1.3万名农民工开展电焊、驾驶等方面培训,解答咨询800余次。大力培树就业创业典型案例,利用各类媒体搭建创新创业交流平台,选树先进典型7人,培育乡村网红15人。
爱辉区还不断增强风险意识,加强对贫困户、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形势的监测和分析,积极化解降薪欠薪、劳务纠纷等矛盾问题,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大局。加大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就业帮扶力度,增设非全日制乡村保洁员、残疾人协管员等公益性岗位,发放一次性创业补贴35.5万元,帮助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实现就业356人。帮助农村“三留守”人员解决实际问题300余件,解除外出务工农民后顾之忧。开通农民工权益维护“绿色通道”,简化办案程序,建立劳动保障监察、信访、仲裁部门联动机制,深入企业了解用工动态,及时将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截至目前,共巡视监察用人单位142户,涉及劳动者713人,协调处理涉及农民工权益诉求的案件11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