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9月16日讯(记者 孙英鑫)16日,“发现最美铁路走进神州北极铁路人”采访组走进中国最北铁路客运站——漠河站。漠河市素有“神州北极”的美誉,是中国气温最低地区之一,严寒期长,年平均气温在零下3.8℃,最低气温零下52.3℃,昼夜温差大,有“一日四季”之说。

漠河站有5条专用线,主要以煤炭运输为主。进入冬季,随着百姓取暖用煤需求量的增大,漠河站的货运运输日趋繁忙,站内到发线运用紧张,编组线达到满线,对每编组一列车的时间比平时都要多出2至3倍。
天气寒冷,给调车作业增加了强度和难度。对去年刚分配到漠河站的调车员臧立东来讲,一年的调车作业,最难熬、最难忍耐的不是调车作业的脏、累、险,而是冬季里的寒冷。进入12月份,气温白天一般在零下36-38℃,晚上通常是零下40℃,那股冷能冻到骨头里。“从没有想到漠河能这么冷,冬天穿的再厚,也好象和光膀子一样,就像掉进了冰箱里”臧立东说,他从吉林长春来到漠河,感觉除了冷,还是冷。

今年疫情期间,漠河站煤炭运输上量。夜班作业量多时,常常要从晚上6点接班,一直干到次日凌晨3、4点钟。去煤炭专用线送车时,走行近3公里的距离,来回往返就需要2个多小时。专用线内有大坡道,机车牵引速度放慢,延长走行时间,在寒风凛凛的夜里,臧立东站在机车前,迎着刺骨的寒风,瞭望领车人员的作业位置,并随时注意信号显示,嘴里呼出的哈气一会就冻在睫毛上凝结成白霜,一会儿就将眼睛封住,要时不时的用手撵开。
通往专用线的是个无人看守道口,也是煤炭运输车必经之地。每次取送车辆时,都要停车上下,进行线路的检查,对钢轨轮缘槽内煤炭运输车滚落的煤炭进行清理。冬季时,细小煤渣、煤炭有时会冻贴在钢轨边上,要仔细清除,防止煤炭包裹钢轨在列车通过时造成脱线。
一个班一天一夜24小时的作业,臧立东回到工作室内吃饭、休息、换鞋停留的时间加起来都不超过5小时。他需要在运行的列车中进行瞭望、摘钩、确认、联挂,上百次扒车跳车、钻进钻出、弯腰站起,手指口述、呼唤应答、互保联保,都要准确无误、标准到位,不能有一丝的懈怠,一丝的放松。
黑龙江四季分明,拥有独特的旅游生态资源,极具地域民族特色的人文景观,祖国第一缕阳光每天从东极抚远升起,一直北上点亮漠河“金鸡之冠”。即日起与东北网一起,在抖音搜索话题#我的追光之旅,一起晒出黑龙江最美阳光,大美景色,为龙江打c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