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0月1日讯 (记者 郑通)唤鸡出笼、喂食、捡鸡蛋……近日,记者来到哈尔滨市阿城区亚沟街道全店村村民项友家的小院儿时,帮扶干部刘少伟正和项友聊着乡村笨鸡最新的行情,但手里的活儿一点不耽误,俨然也变成了一位“养鸡能手”。

项友曾是全店村建档立卡贫困户,这个家庭是典型的因病致贫户。父母过世多年,妻子离家出走,患有严重肝硬化几乎丧失劳动能力的项友独自抚养未成年的儿子。

在刘少伟帮扶期间,项友多次住院,费用成了难题。刘少伟积极协调医院帮助办理手续,又借助大病保险再次报销政策,解决了项友医疗费用6000余元。同时,刘少伟又积极与阿城区社会扶贫专项资金领导小组申请,核准救助资金1.9万元。
有病安心治、及时治,党和国家健康扶贫的政策,驱散了项友这样因病致贫户心头的阴霾。病痛得到治疗同时,也让他们找回了生活的信心。

看病不再犯愁,刘少伟就和项友一起想下一步咋才能把日子过好。选准帮扶项目尤为关键。考虑到项友身体患病,不能干重体力活,刘少伟帮助项友在家里建起一个废品收购站。村上出钱,还帮项友配上一台电动三轮车,方便他往返村屯之间收购废品。“收废家电、收废报纸、收废铜铁......”村里多了熟悉的吆喝声,项友家一年也多了2000多元的收入。2018年,废品收购、土地流转、公益岗位等几项收入相加,项友家人均收入达到了6325元,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后来,阿城区委、区政府提出"三个一"扶贫工作要求,即使帮扶对象拥有一技之长,一业可依,一职可就,实施行业扶贫与产业扶贫相结合,提高“造血”功能。
庭院养殖成为很多因病致贫户瞄准的产业,在刘少伟的帮助下,项友的家庭养鸡场开了起来,几十只小笨鸡不但让农家院添了生气,也让项友家一年又增收约三四千元。“党和政府帮咱挺多了,剩下的就要靠我们自己努力把日子过好!”项友说,明年他要扩大庭院养殖的规模,靠自己的双手奔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