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0月4日讯(记者 王亮) 八五四农场有一位种植户程守斌,在1990年因务工结缘于此,经过30年的发展,从一名外来务工者,变成了“种植大户”。采访中,他捧着正在晾晒的水稻告诉记者,今年亩产预计比去年多些,能达1150斤。

3日上午,北大荒农垦集团牡丹江分公司八五四农场路旁金黄色的水稻正在随风摇曳,记者在农场第二十作业站见到了穿着迷彩服、身体健壮的程守斌。
谈及今年种植的水稻收成如何时,程守斌脸上露出了笑容。他告诉记者,今年种植了540亩优质品种水稻,亩产能达1150斤,现在水稻也不愁卖,以高于市场价3分钱的价格,依托当地合作社跟虎林大华米业签订了订单。

作为种植户,程守斌可以说是生财有“稻”。而刚开始的时候却不是一帆风顺。
1990年来农场务工的程守斌,经过多年打拼,也没赚到多少钱。那时候,种植户可以先种植,秋后交粮抵地租。1997年,他开始尝试种植80亩常规品种水稻,当时亩产达到800多斤,一年到头,没赚也没赔,但积累了一些种植经验。
2002年,程守斌因为“天灾”亏了30多万。“记得那年的10月15日前都是晴天,水稻长势也是不错,本以为又是一个丰收年。”他回忆着说,10月15日、16日下了一场大雪,又因没有足够的机械力量、信息渠道不流通等原因,导致水稻基本上颗粒无收,借着承包的350亩土地打个“漂亮的翻身仗”的美梦破碎了!

这一年欠下的债,程守斌用了7年时间才还完。之后的16年里,他一直种植常规品种的水稻。
2018年对于他来,是一个重要转折点。在当时的站长李长勇带领下,程守斌尝试种植优质品种,当年种植了537亩水稻,亩产达到了1100斤,亩收入达到1900多元。
尝到了“甜头”,程守斌通过市场考察、学习借鉴,在2019年建立6栋126米长、16米宽、5.3米高的“超级大棚”,2020年通过带动效应,周边已经发展到30栋的规模。这些采光好、通透性好的大棚对于程守斌等人来说,简直是农业生产的“利器”。

“春季可以用于育苗、夏季种植有药用价值的金花葵、秋季作为晾晒稻谷的场地、冬季可储藏农机具方便来年检修。”程守斌表示,利用“超级大棚”,可实现提前一周播种,同时,种植的金花葵也能卖上好价格,今年仅用于收割金花葵的人工费就支出10万元,也算是带动了周边人员就业。
据八五四宣传部长田萍介绍,八五四农场始建于1956年,辖区总面积是123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是101万亩,其中水田面积是75万亩。现已发展为农机总动力25千瓦,各类农机近30000台件,确保了农场能在规定的期限内顺利完成秋收工作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