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地方新闻
搜 索
泰来大米筑天地粮心
2020-10-16 09:42:55 来源:黑龙江日报  作者:李铁瑞 姚建平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极光新闻

  黑龙江日报10月16日讯 目前,全县水稻面积达到200万亩,优质水稻面积120万亩,年产水稻110万吨;全县稻米加工企业近百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3家,设计加工能力200万吨;2017年以来,借助“中国好粮油”活动平台,泰来大米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得到较大提升。

  沃野千里,稻浪飘香;满载而归,五谷满仓。“双节”假期刚过,一派丰收的景象呈现在泰来大地上。

  泰来,位于黑龙江省西南部黑吉蒙三省(区)交界处,全县面积3996平方公里,人口32万人,地处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上限和世界仅存的三大黑土平原之一松嫩平原腹地,环境优良、土地肥沃,是国家和黑龙江省商品粮生产基地县,是黑龙江省水稻产业优势发展区和高产工程示范县。这里,也是中国花生“四粒红”之乡和中国绿豆之乡,是黑龙江省西部地区重要的杂粮集散地之一,年交易杂粮近百万吨。泰来县现有国家4A级旅游景区2个、3A级旅游景区2个、2A级旅游景区1个,其中,江桥抗战纪念地是马占山将军率领中国军队有组织具规模打响抗日战争第一枪的地方。

  近年来,泰来县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实践,按照“粮头食尾”“农头工尾”工作要求,将稻米产业确立为立县富民的主导产业之一,通过建强基地、育壮龙头、精深加工、增创品牌、拓宽市场,加快由传统种植向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转变。目前,全县水稻面积达到200万亩,优质水稻面积120万亩,年产水稻110万吨;全县稻米加工企业近百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3家,设计加工能力200万吨;2017年以来,借助“中国好粮油”活动平台,泰来大米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得到较大提升。

  依水而作,赖水而生。水稻成为泰来县农业发展的名片,泰来大米养育着世世代代的泰来人,同时也绘就着这片鱼米之乡的农业底色。

  重品质 加强品牌管理 树立“良心米、放心米”的品牌形象

  品牌是农产品的生命力。泰来县把创建品牌作为发展壮大农业的“鹊桥”,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民增收为目标,确定多项发展指标,大力实施名优农产品品牌创建。近年来,通过深入推进稻米等特色农产品的地理标志推广使用,培育提升“泰来大米”等品牌建设,进一步提升了泰来大米特色农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社会美誉度,农业品牌知名度不断提升。

  生于黑土地,一粒米要有怎样的经历,才能让人放心享用?勤劳朴实的泰来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以过硬的产品质量在消费者心目中树立起了良好的品牌形象。

  泰来县始终坚持以品质打造品牌的发展思路,提出“泰来大米,天地粮心”的宣传口号,这既是泰来大米的产品定位,也是所有泰来人的品质坚守。

  完善组织机构。为推进大米品牌建设,抽调精干力量,组建泰来大米工作办公室,全面负责大米品牌建设、推广,大米产业规划、发展,链条延伸等工作,确保泰来大米品牌建设活动,组织有力、行动有速。同时聘请国内专业设计专家组建品牌设计团队,将先进设计理念和泰来特有“四种文化”元素融入“泰来大米”品牌形象,提升品牌受众。

  为了强化品牌管理,泰来县制定出台了《泰来大米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管理办法》,严格管控泰来大米地理标识,规范泰来大米标识使用程序,规范大米加工标准,实行米业公司档案化管理,坚决杜绝企业以次充好扰乱市场行为,维护泰来大米品牌形象。目前全县仅授权14家米业公司使用泰来大米标识。

  为品牌大米培育龙头企业。制定出台《泰来县稻米产业发展规划》,培育了农业产业化市级重点龙头企业29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3家,引进了六水香、北大荒、和合年加工稻米能力30万吨以上的规上企业3家,其中六水香30万吨稻谷加工项目建设的恒温恒湿仓储库、台湾太阳牌烘干塔、全套日本佐竹最新精制米生产线和伽玛米生产线代表了当今国内稻米加工的最先进工艺。

  可溯源 强化基地建设打造“从农田到餐桌”的管理体系

  秋风飒爽,泰来县大兴镇五桥水稻种植合作社的水稻种植基地一片金黄,几台收割机正忙着作业,轰隆声夹带着丰收的喜悦,在微风的吹拂下阵阵稻香迎面扑来。金灿灿的稻穗,颗粒饱满,沉甸甸地散发着醉人的芳香。

  近年来,泰来县为强化基地建设,连续打出了三套组合拳,一整套完备的“从农田到餐桌”的溯源体系跃然山水间。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泰来县加大农业基础建设、加快推进旱改水,调整种植结构,引领农民脱贫致富。投资3000万元建设水稻智能化催芽基地9处,为75万亩水田提供优质芽种;投资4200万元建设大棚小区197个,建设标准化育秧大棚15633栋,水稻育秧大棚达到2.7万栋,实现水稻育秧种植面积全覆盖;投资2.89亿元的引嫩工程灌区已全线通水,沿江泵站达44座,干支渠500公里,有力保障了全县100万亩水稻实现江水灌溉。

  实行规模化组织管理。泰来县共有水稻专业合作社200个,投资500万元以上规模水田现代农机合作社11个,水稻规模经营面积达130万亩;全县共有水稻插秧机7100台,水稻收割机3200台,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率达到98%;实施合作社+职业经理人+农业社会化服务的“1+1+ 1”经营模式,7个现代农机合作社达到省级示范社标准,5个合作社获得国家级示范社称号。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经营模式,大力发展订单农业,2019年发展优质水稻订单80万亩。

  加快物联网建设步伐。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营的思路,出台扶持政策,建设农产品追溯平台、电子商务平台、数据平台和云创空间,为水稻产业发展提供了大数据支撑。与云桥、绿洲、农人等5家企业有效对接合作,建设高标准种植基地12处、3万亩,在基地和工厂安装前端视频,设立土壤、虫情、气象等监测设备,实时采集数据,并将种植、管理、收获、仓储、加工、检测、物流等信息录入数据库,生成二维码,加贴于产品包装,形成完整的农产品溯源系统,紧密联系田间地头与市场端头,实现农产品从种植到加工销售全程可追溯。

  保畅销 创新营销模式探索由品质品牌到财源的实施路径

  为进一步提升泰来大米的品牌影响力,全力打开销售市场和销售途径,泰来县积极创新营销模式,走出了一条由品质、品牌到财源的实施路径。

  加强宣传推广力度。充分利用省粮食局拨付的1500万元“好粮油”专项资金,组织重点企业参加了首届亚洲水稻论坛、京交会、第八届全国农商大会、好粮油福州行、郑州第二届大米节、广博会、绿博会等活动;在央视7套“每日农经”、《农民日报》等主流媒体进行宣传推介,在哈西客站、齐南高铁站、哈大和嫩泰高速等重要交通节点,打出“泰来大米、天地粮心”广告;连续举办3届“福稻泰来”四季文化旅游节和辽金文化旅游美食节,将泰来大米生长环境、品质制作成天津快板、三字经、歌曲小视频、电话彩铃等进行传播。截至目前,各项活动网上关注量累计突破400万人次,将泰来大米影响力不断扩大。

  拓展网络营销渠道。积极推进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项目,建立了泰来大米官方交易平台和“泰飨来”APP微商城,与天猫、京东、苏宁易购、松雷集团等68个线上线下平台进行了战略合作,建设乡村电子商务综合服务网点110个,培育一批传统企业转型为电商示范企业,通过补贴保证金、技术服务费、品牌设计费等方式,帮助企业“触网”升级,协调优秀运营商为其代运营推广,并帮助培养电商人才,迅速提高线上运营能力。

  全面布局线下销售。泰来大米加工企业与国航集团、福州粮食集团、广药集团达成大米采购协议,泰来大米成功进驻东北林大、大连交通学院、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天津财经大学等高等院校和松雷商超,入选冬博会指定用米,在全国一线城市建立泰来大米直营店22家。据初步统计,2019年全县米企加工量同比增加了20万吨,22家大米直营店已累计销售大米7000吨,大米价格平均上涨0.3元,仅水稻原粮生产就使当地农民增收2亿元左右。

  沃野田畴起欢歌,长卷开篇正当时。如今,泰来县稻米产业的发展步入了快速发展的新阶段,鱼米之乡又现一幅丰收的新画卷。

  收获在眼前,希望更无限。

责任编辑:杨禹

【专题】绿色龙江 稻米飘香——2020年绿博会·大米节融媒专题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