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龙视新闻联播报道 10月16日,省委宣传部(省政府新闻办)举行“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的第五场——桦南县专场。佳木斯市委常委、桦南县委书记鲁长友,桦南县委副书记、县长梁庆民,介绍桦南县脱贫攻坚的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近年来,佳木斯市桦南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工作重要论述,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新长征路上必须答好的“时代之问”,较真碰硬督、凝心聚力战,扎实推进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全县贫困人口由2017年末的24837人减少到2019年末的1146人,贫困发生率降至0.39%。2019年5月,经省政府常务会议批准摘帽退出。连续四年在全省市(县)党政领导班子扶贫开发成效考核中获得A级成绩。
佳木斯市委常委、桦南县委书记 鲁长友
着力探索多元融合的致富新路,脱贫收入更加稳定、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坚持“产业”“就业”互补,2017年以来,产业项目累计实现收益1.7亿元,贫困人口外出务工就业实现收入1.5亿元,合力撬开了脱贫之门,走上了致富之路。
①产业扶贫促增收。投入7.45亿元,建设光伏发电、棚室瓜菜、农副产品加工等扶贫产业项目142个,引导7090户贫困户发展庭院经济、电商微商等项目,每户贫困户有2个以上项目带动,人均收入由2017年6100元增加到1万元。脱贫攻坚项目库建设经验在全国县级脱贫攻坚培训班作经验交流。
②转移就业拓路径。深入推进“九八九”转移就业脱贫工程,免费培训贫困学员1460人(次),实现4988人(次)贫困劳动力稳定就业,年人均增收2.9万元,一人就业、全家脱贫;科学设立“10+N”公益性岗位,扶持壮大扶贫车间28个,吸纳5670名贫困劳动力就近就业,年人均增收2700元,实现就业质量和数量“双提升”。“桦南家政”被评为“国家级家政服务品牌”,被推荐为第二届全球减贫案例。
③金融扶持添动力。为3151户贫困户发放扶贫小额贷款1.24亿元,为14家合作社发放扶贫再贷款5944万元,为贫困群众购买小额人身意外保险和农业种植保险,助力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着力建设事关长远的基础设施,农村环境更加宜居、城乡差距逐步缩小。
立足当前补短板,着眼长远打基础。
①接通“放心水”。投入2.14亿元,实施303个村屯饮水安全改造工程和188个村屯饮水巩固提升工程,管网改造2090公里,安全饮水“应入尽入,不落一户”。在全省饮水安全工程推进会上介绍经验。
②建好“安全房”。投入2亿元,新建改造泥草(危)房7979户,贫困户住进了安全房,实现了安居梦。
③铺就“致富路”。投入10.1亿元,建设农村公路、贫困村内路1455公里,改造危桥87座,完成向阳湖柳毛河大桥、37.8公里省道依饶公路、47.2公里桦庆公路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电网改造60个村,建设文化广场83个,192个行政村全部接通有线电视和网络宽带,“三通三有”全部达标。
④打造“幸福村”。建设美丽乡村37个、污水处理工程5处,改厕4369个,城乡植树44万棵、栽植花卉174万株,创建全国文明村1个、省级文明村7个、市级示范村10个、县级以上文明村镇94个,荣获“全省美丽乡村先进县”。
着力解决增进福祉的民需民盼,社会保障更加健全、幸福指数大幅提升。
坚持把民生小事作为脱贫大事,全力以赴改善民生,矢志不渝消除贫困。
①教育扶智阻传递。投入17.6亿元,新建教学楼及食宿楼5万平方米、塑胶操场27万平方米,维修改造校舍5.4万平方米,购置教学设备29.4万套(件),招聘教师450人,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巩固率100%,本科上线率67.3%,四年有5人考入清华、北大。职教中心在校生突破1200人,荣获国家级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示范县荣誉称号。无论是城市还是乡镇,学校都是最靓丽的风景。全面落实“四免五助六保障”教育资助措施,资助贫困学生2.8万人(次),全县贫困家庭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学生无失学辍学,有效阻断了贫困代际传递。代表全省接受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检查排名第一。
②健康覆盖解民忧。扎实推进“健康桦南”建设,投入15.3亿元,新建县医院内科楼、儿科楼、中医院综合楼、康复楼、乡镇卫生院3.5万平方米,维修改造1.5万平方米,招聘医护人员145人,购置大型医疗设备58台套。全面落实“三保障一兜底”“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窗口即时结算等医疗救助政策,因病致贫人口住院合规费用报销比例达90%,累计报销2.9亿元,享受健康红利26.4万人(次)。
③兜底保障防返贫。统筹落实综合保障政策,贫困户享受农保8459人、低保1.2万人、残疾人保障2654人、特困分散供养301人。实施农村人口“因灾、因病、因祸”一事一议救助政策,线下救助53人,应兜尽兜、应保尽保,无返贫和新增贫困发生。
④自我造血激活力。坚持“物质脱贫”与“精神脱贫”并重,扶志与扶智并行,广泛开展“争星树典、夺旗攻坚”、“讲文明、治陋习、树新风”等行动,培养选树先进典型220个,激励贫困群众学有目标、赶有榜样,坚决克服“等靠要”思想,切实解决精神贫困问题,人人谋增收、想脱贫、奔致富,全面树立了勤劳致富、脱贫光荣导向。
着力锻造担责敢当的先锋力量,实干作风更加硬朗,攻坚士气空前高涨。
坚持开局就是决战、出发就是冲锋,以担当彰显初心、以实干践行使命。充分发挥“关键少数”的”头雁效应”,县党政主要领导遍访83个建档立卡贫困村,28名县处级领导联乡包村扶户,553名科级干部“一户一包联”,乡(镇)村两级书记遍访贫困户,372名驻村干部、5300余名帮扶责任人,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以非常之举应对非常之事,帮助贫困群众解决生产生活问题6.5万件,架起了连心桥,浓厚了鱼水情,奏响了脱贫攻坚基层最强音。通过脱贫攻坚,坚定了理想信念、锻造了中坚力量、强化了使命担当、锤炼了过硬作风、增强了为民情怀、提高了实践本领,提振了干事创业精气神,全县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全面进步。连续6年获得全市领导班子绩效考评第一名,今年上半年3项经济指标增幅全省第一,县域经济综合排名全省第五,实现了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最好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