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地方新闻  >  齐齐哈尔
搜 索
讷河金秋稻谷香抢收人倍忙
2020-10-22 16:21:00 来源:黑龙江日报  作者:宫芮 张迪 姚建平 朱云峰 侯学文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极光新闻

  马铃薯金秋喜获丰收。

  丰收的喜悦。

 

  黑龙江日报10月22日讯 金秋十月,稻谷飘香。讷河市的农民们抢抓农时全面掀起秋收热潮,田间地头到处呈现出一派农忙的图景。

  2020年,讷河市把抓好粮食生产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落实粮食作物面积619.25万亩,占全市总耕地面积的99.2%。其中,大豆播种面积322.3万亩,玉米面积212.6万亩,水稻60.4万亩。入秋以来,由于三次台风持续降雨的不利影响,全市对“三秋”工作早动员、早安排、早部署,举全市之力打好粮食抢收攻坚战,确保粮食颗粒归仓,实现丰产增收。

  新技术新保障深耕智慧农业

  “万亩秋收田,只闻机械声,不见人奔忙。”连日来,在讷河市讷谟尔公司大豆种植基地里,数台大型农用机械发出隆隆声正在紧张作业,规模经营、大机械作业让广大农民“腾出手”,秋收高效更可靠。

  黑龙江讷谟尔农业有限公司今年规模流转土地75万亩,通过与省农科院、东北农业大学及普兰种业公司联合研发育种,建立智慧农业平台,推广农垦栽培模式,应用无人机航化作业、水肥一体化膜下滴灌等现代化种植技术,为农作物生长提高优质环境。

  公司总农艺师孟繁林告诉记者:“在种植技术方面,今年玉米、大豆全部都是先起垄,深施肥,再有效播种。深施肥好处就是,肥施在种下十二三厘米,作物在生长过程中始终有肥,不脱肥。另外采取3次叶面追肥、3遍中耕的形式,提高积温也能促早熟。”

  为保证农作物灾年不减产,今年公司75万亩土地全部参保了收益险,并聘请全省唯一一家公估保险公司,通过中科院卫星遥感、农业大数据采集和分析技术进行有效监管。同时,通过与爱科农科技有限公司合作,采取农业大数据分析种植,通过32年历史气象信息、1.3亿土壤数据、279个主流品质信息等大数据,选择合适熟期品种、播种时间、所需肥料。结合卫星、无人机等遥感技术对作物长势进行连续监测,对作物受灾情况进行客观评估,对作物产量进行精准预测,真正做到增产、高效、客观、公正。

  “种地时提供方案,什么品种适合,施什么样的基肥,无人机和遥感对作物长势实时监测,提供病虫害等灾害的评估,再提供解决方案。对农户来说降低成本、提高产量,对保险公司来说做到合作公平、公正。”中科院北京爱科农科技有限公司遥感工程师张伟波介绍说。

  秋菇抢“鲜”上市走俏全国市场

  深秋时节,在讷河市拉哈镇永远回族村大球盖菇种植基地,工人们正在忙着采摘、装车,刚刚采摘的赤松茸即将发往辽宁、广州、内蒙古等地市场,成为广大消费者餐桌上的时令菜品。

  今年,讷河市鼓励动员种植户利用本地独特的气候条件,在7月种植,9月出菇,填补了南方天气过热无法生产赤松茸的空档期,抢占了全国赤松茸市场先机。目前,讷河市拉哈、讷南、学田、老莱等乡镇十个赤松茸种植基地正在陆续出菇,每天出菇量20吨左右,吸引了广州、深圳、上海、辽宁等地客商前来选购抢订赤松茸。

  讷河市自2016年开始发展赤松茸产业以来,现已初步形成规模化、全链条发展态势。截至目前,共有赤松茸种植基地57个,种植面积3400亩,平均亩产约5000斤。为进一步完善产业配套设施,讷河市在经济开发区建设占地面积3.2万平方米、标准厂房3200平方米、冷库1700平方米的赤松茸产业园,由赤松茸产业龙头企业松冠食品有限责任公司负责运营,承担讷河境内赤松茸产品收购、统筹销售、建设加工和开展产业合作等任务,与全国主要赤松茸生产加工单位建立了稳定良好紧密的业务联系。目前,公司已经注册“鹤城小匠”品牌,产品有盐渍菇、烘干菇、赤松茸酱菜等。该产业以用工、分红、入股等方式带动8461户建档立卡户增收420万元。

  千名党员下地头助农抗灾抢收

  进入9月以来,当地降雨量大,土壤含水量大,处于饱和状态,个别地块出现明水状态,给秋季农业生产带来极大困难。针对严峻形势,讷河市坚持“粮食不到手、思想不放松、抗灾不停止”,把秋收作为当前最紧要的工作,从10月10日开始,市委书记、市长带队,县乡村三级干部除留守人员外,千余名党员干部分片深入16个乡镇(街道),采取县级干部包村、市直机关干部包地块、乡村干部包户方式,现场指导、现场调度、现场作业,力争利用一周时间,完成倒伏玉米、黄豆、经济作物收获任务,力争利用10至15天时间,全面完成大田收获。

  连日来,讷河市各乡镇、村屯采取宣传动员、资金帮扶、物资援助等多种形式,通过修整田间路,协调人力、机车、晒场等措施,帮助农民做好抢收工作,全力以赴加快抢收进度。农业部门组织农机技术服务队和后勤保障服务队深入秋收第一线,现场跟踪服务,做好农机具维护检修,确保不影响秋收进度。同时,通过落实各项优惠扶助政策,调动秋收生产热情。对于改装机械的给予全额补贴,购买新的收获机械及时办补。截至日前,全市除玉米、水稻、大豆外,其他作物都已收获结束,现在水稻已收获36.5万亩,占应收面积的58.87%,玉米已收获54.6万亩,占应收面积的23.82%,大豆已收获232.4万亩,占应收面积的77.42%。

  

责任编辑:强锐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