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肖宝平
东北网10月27日讯 今年初,新冠肺炎疫情肆虐武汉并向全国多地蔓延。战疫初期,肖宝平代表媒体和众多爱心人士主动出击,无惧危险,带领6000多人次志愿者,180余天高质量把守火车站、机场等疫情防控的重点区域,查验、登记入牡旅客16余万人;成立党员突击队,筑牢外防输入的严密防线;筹集善款9万余元,为定点收治新冠肺炎病人的医护人员、市疾控中心工作人员送“爱心餐”6000多份;多方联络全国各大基金会,为牡丹江地区筹集50余万元的抗疫物资;采写刊发抗疫新闻稿件130多篇……
10月21日,黑龙江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在哈尔滨国际会议中心环球剧场举行,本报公益报道部主任、牡丹江爱心帮公益联合会会长肖宝平荣获“黑龙江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称号。

疫情袭来,他冲在前面
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作为一名党员、一名媒体公益人,肖宝平时刻关注着牡丹江市的疫情发展变化。“这个城市的人民出现危难的时候,我不仅要做好宣传报道,更要挺身而出,为这个城市的人民做点实事!”
2月3日,新冠肺炎疫情到了最严峻的时刻。当天一大早,肖宝平主动给市卫健委相关负责人打电话,了解当前抗疫工作的最大需求。当得知24小时隔离治疗疑似、确诊新冠肺炎病人的医护人员和牡哈高速入口处的工作人员,由于工作忙碌,一日三餐都成了问题时,3日上午,在市民政局的规范要求和指导下,肖宝平立即带头捐款,在牡丹江爱心帮公益联合会各志愿者微信群内发起号召,为一线抗疫人员筹集“爱心餐”。活动发起短短一天,得到团队广大志愿者的积极响应,捐款9万多元。
从2月5日开始,以肖宝平为组长的“爱心送餐”小组,每天中午、晚上为牡哈高速入口、疾控中心、康安医院等地的医护、工作人员送“爱心餐”。这一送,就是40多天,解决了一线部门和“战士们”大问题,让他们感到既安心,又暖心,保持了充足的战斗力。
坚守城市防线,他迎难而上
为响应市防指办、民政局、团市委的号召,从2月10日起,担负送“爱心餐”任务的同时,肖宝平又带领300多名志愿者,顶着零下二十多摄氏度的低温,不畏风险,不讲条件,像“钉子”一样24小时盯守在火车站出站口,对所有入牡旅客进行身份查验、登记、测温和维护秩序等志愿服务工作。
“一旦介入这项志愿服务工作,就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精力和人力,能不能坚持住?”车站值勤开始前,相关领导担心地征询肖宝平意见。这项工作任务重大、艰巨,严峻疫情下,不仅需要众多的志愿者参与,还需要强大的号召和组织能力,市里各级领导非常重视,如果承接,务必圆满完成任务。
“接!坚决圆满、高效完成任务!”肖宝平带领团队核心志愿者,第一个报名参加后半夜的值勤工作。一时间,志愿者们纷纷响应,短短几天便有260多名志愿者报名参加值勤。
把好事做好,他用心尽力
“做善事不仅仅需要有爱心,更需要精心、细心和公心。”为了将好事做好,将善款花到实处,不浪费每一分钱,在送“爱心餐”之前,肖宝平和志愿者们逐一上门探访,多家选择有资质的餐饮企业。同时,送餐过程中既要防护好志愿者的安全,还要确保餐品的卫生安全。
“每天的饭菜都非常可口,大家的心里非常感动,感谢晨报爱心帮!”市康安医院护士刘泓岐在值班时录制小视频对肖宝平说。第一天送餐开始,他就要求对每次送餐的志愿者进行测温和对车辆及时进行消毒。每隔一两天,肖宝平就会回访,询问医护人员对志愿者送的餐是否可口、饭菜是否够吃等问题。每天至少一次与餐饮企业负责人对接,确保一线医护、工作人员吃好、吃饱,安全、卫生。
为确保公益慈善活动的公开、透明,肖宝平安排志愿者,专门将每次的送餐数量、花销明细、参与志愿服务人员名单等细节,及时在“爱心帮”各志愿者群里公示。到一定节点,再通过《牡丹江晨报》和各新媒体平台向社会公布相关信息。此举得到广大志愿者的一致好评。
守时、安全、高效的爱心送餐服务,更得到了市卫健委、疾控中心、爱民区卫健委、康安医院等各单位的认可,纷纷给晨报送来感谢信和锦旗。
借助外力,筹集抗疫物资
3月8日开始,为加强对赴京旅客的查验力度,肖宝平又带领“爱心帮”的志愿者们,担负起每天两次对赴京乘客的二次测温工作,每项工作都力求做好、做实、做细。为了做好防疫组织工作,肖宝平值班、送餐两头跑,有时还要到小区值守。每天早早出门,回到家时已是凌晨,常常忙到一天只吃一顿饭,手机24小时开机方便接收信息,他成了妻子口中的“铁人”。
今年6月,疫情进入常态化防控阶段,在肩负火车站、机场值班工作的同时,肖宝平又带领团队在文化广场和各大公园以及主要街道等人员密集区,全天候进行防疫劝阻工作。
“绝对不能让任何一位志愿者出现安全问题!”疫情防控工作中,肖宝平多次向团队核心成员及各志愿服务队的队长交代,虽然市防指办提供了各项防护物资,但必须让志愿者自身提高防护意识。他每天嘱咐各个时间段的小组长,督促志愿者们做好消毒工作,做好防护措施。
为了让志愿者的安全多一份保障,肖宝平积极联系国内各大基金会。最终,他为有需求的125名车站、机场值勤和送“爱心餐”的志愿者投保了一年志愿服务中的新冠肺炎和意外保险。同时联合上海联劝、北京春苗等国内各大基金会,为牡丹江争取来50多万元的抗疫物资。
2月15日凌晨1点多,肖宝平带领志愿者来到车站接班,上午8点多将执勤工作交给下一班志愿者后,他马不停蹄地赶到医院采访;随后,又匆忙地赶往送餐点,组织送餐和采访;下午3点多,拍完爱心企业捐赠物资的照片后,他才感觉到饿。匆匆对付口饭,他又奔向下一个工作点。这就是肖宝平在抗疫期间每天的工作状态。肖宝平是一名志愿者,更是一名记者。他明白,在这特殊时期,他要通过所在的媒体传递疫情信息,采写正能量的新闻,还要记录防疫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增强了媒体的公信力、影响力和号召力。
无形的力量在无声地传递着,肖宝平无私奉献的精神时刻感染、带动着志愿者。180多天的防疫志愿服务中,大家没有一次迟到,没有一次差错、没有一次空岗位。《人民日报》、《今日头条》以及黑龙江电视台等媒体,先后报道了他带领志愿者们昼夜奋战在抗疫一线的感人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