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日报10月28日讯 2018年,滴滴出行在国内一些城市推广安装“桔视”监控设备,遭到驾驶员质疑和抵制,有的城市从业人员数量减少一半以上。今年,滴滴出行在哈市也开始推广安装,再次引起从业人员不满。“刚进入这个行业时,我已经按行政管理部门要求安装了监控,现在滴滴平台又让我安一套,究竟为了什么?”23日,有哈市网约车司机提出这样的疑问。记者从滴滴出行了解到,安装“桔视”目的是为了及时了解情况、提升滴滴司机的服务水平、服务效率和规范司机行为。对于这个答复,多数司机却并不买账,认为滴滴出行是在“捞金”,并有“推责”和“泄密”的风险。
司机质疑平台越位
小郑有单位,为贴补家用,才在业余时间干网约车。他说,入行时就按规定,交了2480元钱,安装了哈市交通部门的监控设备。“这个设备相当好用,有录音功能,录像也是前后都有。行业管理要求,我们要遵从,滴滴平台又不是管理部门,有什么权力强迫我们再安装个监控?”小郑自己也进行了调查,证实这套名为“桔视”的设备,就是滴滴出行的自家产品。“虽然说是免费使用,只交抵押金,但从599元降到299元,还不是说明没人用吗?哈市有六七千名滴滴网约司机,桔视又不是啥高科技产品,功能也没有超越政府部门指定的设备,让大家交钱不是‘捞金’是什么?”
王师傅已经干了3年网约车,前几天却坚决地把车转让给别人了。王师傅说,“哈市规范化管理,我四处凑钱买了达标的车辆运营。滴滴出行很早就在申请牌照,可审批了四五家都没轮上它。”由于种种原因,他取得了《网络预约出租汽车驾驶员证》,却没有得到《网络预约出租汽车运输证》,也就是说,直到现在他也属于违法运营。
司机孙先生说,虽然网约车被归为公共交通的补充力量,但参与者毕竟大多数人并不是职业的,驾驶的也是私家车,况且已经安装的政府管理部门的监控,滴滴平台管理越位了,有泄密的风险。
企业交管各执一词
就司机们反映的问题,滴滴出行公众沟通部的工作人员是这样解释的:为了进一步维护出行安全,在处理司乘纠纷时有据可依,维护司机和乘客的权益,自2018年11月份开始,滴滴在网约车试行行程中车内录像功能,并陆续在各地试点安装;安装桔视,对于一些误投诉、或者恶意的虚假投诉,车内车外的纠纷和事故,平台可以通过视频还原现场;对于桔视,司机是不需要花钱来安装的,如司机需要退还设备,在完成验收后,平台即会视设备使用情况把保证金原路退还。“桔视是我公司的产品,非接单期间不会开启,以便防止发生信息泄露。
哈市交通局出租车管理部门这样解释:网约车按规定安装监控设备,是行业管理规定,由出租车管理部门监督落实;目前,根据城市运营需求,只审批了滴滴平台2900多辆车运营资格;合法网约车出现了问题,驾驶人和所属网约车平台可以出示公安等部门的证明,调取事件发生阶段的视频资料;管理部门不能将自己的涉密信息网,与经营企业联通。“我们不干涉企业的内部管理,滴滴平台要随时掌握信息,自行采取的措施,我们也并无监管依据。”
对于两方的解释,从业者并不认同。
管理细则正在出台
日前,《哈尔滨网络预约出租车汽车经营服务管理细则》修订稿开始征求意见,进一步明确:网约车客运管理应当以市场需要为导向,总量实行市场调节,坚持高品质服务、差异化经营、公平竞争、方便公众的原则,由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定期公布网约车市场运营相关数据。拟从事网约车经营的车辆,应当符合的条件之一就是:安装符合国家标准的嵌入式具有行驶记录功能的车辆卫星定位装置、应急报警装置。
“这是入行的行政管理门槛,网约车平台经营企业,根本无权强制我们安装监控设备,细则也说了,每台网约车只能在一个网约车平台注册的规定取消了,如果滴滴再越位,我们将重新选择平台运营。”很多网约车司机做出这样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