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地方新闻  >  大庆
搜 索
正式满产运行 !海国龙油交出“油头化尾”高分答卷
2020-10-29 09:23:50 来源:东北网-大庆日报  作者:戴小民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极光新闻

  东北网10月29日讯 备受关注的黑龙江省龙油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开工建设的550万吨/年重油催化裂解项目及95万吨/年聚烯烃项目(以下简称“龙油550项目”)满产运行进入倒计时。

  记者了解到,2018年5月开工建设的“龙油550项目”,经过560多天的奋战,部分装置和工艺已经陆续开工。预计到11月份,项目完美收官,届时将正式满产运行。

  抢抓机遇建设“油头化尾”示范项目

  海国龙油石化股份有限公司原为大庆联谊石化股份有限公司。2016年,海淀区国资委下属控股子公司北京海淀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完成对海国龙油的重组,成为海国龙油的控股股东。而此时,也正是黑龙江省落实以“油头化尾”为抓手,推动石油精深加工,推动油城发展转型重要指示的开局之年。2017年,海国龙油启动了全资子公司黑龙江省龙油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550万吨/年重油催化裂解项目及95万吨/年聚烯烃项目,简称“龙油550项目”。

  项目重新规划和布局后,在产品结构上,增加了化工聚烯烃和轻烃裂解装置,通过总流程优化,化工产品比例较原方案增加了近20个百分点,把“油头化尾”做得更彻底。

  “龙油550项目”是北京海淀区国资委当前在投单体投资最大的项目,依托先进的科技创新理念和技术,建设了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内首套工业化的100万吨/年悬浮床渣油加氢装置;建有国内当前单套最大的230万吨/年催化热裂解装置;建有200万吨/年重油加氢装置、35万吨/年聚丙烯、20万吨/年聚丙烯和40万吨/年聚乙烯等主要生产装置,及其配套公用工程和储运系统。

  龙油550项目遵循了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黑龙江时提出的发展“油头化尾”石油精深加工路线的要求,是黑龙江省发展“油头化尾”的示范项目,是国家工信部“绿色制造系统集成项目”、黑龙江省“十三五”规划重点项目、黑龙江省百大重点项目。

  “龙油550项目”能将上游原料“吃干榨净”,极大地提高了化工产品转化比例。项目投资超百亿,建成后每年可向市场提供350万吨各类石油化工产品,投产后预计年销售收入约200亿元,并提供工作岗位2000余个,能为大庆市产业升级、产业链水平提升、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国家能源提质增效作出重要贡献。

  打破传统工艺模式,化工产品比例超70%

  海国龙油的愿景是“打造国内顶级、世界一流的石油化工企业”。然而,如何做到呢?

  走进海国龙油,见到公司副总裁杨发新,才知晓他们打造国内顶级、世界一流的“杀手锏”——按照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建设百年油田总体部署,结合即将启动的“十四五”规划,走“少油多化”“减油增化”的路子。

  “‘龙油550项目’采用100万吨/年悬浮床渣油加氢装置+200万吨/年重油加氢装置+230万吨/年的催化热裂解装置的高比例重油转化组合模式,可以说是打破了传统的炼油加工工艺模式,化工产品比例在70%以上,油品比例在0-30%灵活可调,做到了‘宜油则油、宜烯则烯’,实现以最小的原料消耗最大化地生产化工产品,这与地区的产业政策高度吻合。项目内部收益率高,能给予股东较高的投资回报。”杨发新说。

  “另外,我们的优势还有原料可获取性强,可灵活应对原料市场的变化。项目流程配备了悬浮床加氢装置与重油加氢装置,对原料适应性很强,可兼顾重油、乙烯焦油、煤焦油、燃料油、催化油浆等原料的加工,灵活应对市场的变化;绿色低碳、环保。在重油加工工艺方面,采用先进的悬浮床加氢工艺替代传统的延迟焦化工艺+固定床渣油加氢工艺,解决了延迟焦化装置高硫焦、高碱氮蜡油给后续加工带来的环保问题,避免了除焦系统非密闭操作带来的噪声污染、粉尘污染与水污染,实现了绿色低碳;装置具有规模效应:230万吨/年的DCC装置、100万吨/年的悬浮床加氢装置是目前国内在建的最大装置,45万吨/年的聚乙烯装置、55万吨/年的聚丙烯装置、45万吨/年的轻烃裂解装置、200万吨/年的重油加氢装置也均有一定的规模效应。”杨发新表示。

  而且,龙油550项目后期产品可根据市场灵活调整,两套35万吨和20万吨的聚丙烯生产线分别生产大众牌号与替代高端进口牌号的产品,既能够打出低成本高端化的差别化优势,又能满足中高端产品的需要。

  568天不间断奋战后交出“高分答卷”

  走进海国龙油550项目现场,副总裁李爱武详细地介绍了装置布局:“这是8月份就已经投用的公用工程部分,这边是成品油罐区,右边是全国最大的100万吨/年悬浮床渣油加氢装置,远处最高的是DCC反再系统……”

  一套套装置挺拔矗立,一套套装置相继试生产成功,这其中汇聚了550项目所有参建同仁的辛勤与智慧,这背后,是他们每个人扛过了从项目初期建设到全面试生产的568天的不间断奋战。

  据李爱武介绍,项目2018年3月10日可研优化,2019年3月17日35KV联合变电所(二)正式开槽,2020年1月22日催化裂解装置吸收稳定塔吊装,2020年9月30日全面进入试生产阶段。

  “尤其是2020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在大庆市委市政府、高新区管委会的鼎力支持下,项目部全面布控打造防疫战线,在确保防疫安全的前提下,坚持扎实推进项目建设,以形成更多的实物工程量,降低疫情对经济的影响。”李爱武说。

  为了切实做到项目施工过程中的工作目标化、目标阶段化、阶段具体化、具体责任化,确保项目目标如期完成,这个公司组建工程指挥部,全场统筹部署,总裁坐镇现场办公,公司员工加班加点全力配合。

  “为科学精准推进项目建设,项目部从生产部、设备部抽调精兵强将,专项负责各装置区施工任务,现场指挥。项目尾声阶段,生产团队进入现场,由团队经理带队,查漏项、查问题,为确保投产后顺利进行做准备。”李爱武说。

  李爱武还表示,他们选择国内最顶尖的设计院中国石化工程建设有限公司设计,选择中建安装、大庆化建等央企、国企的专业化团队施工,选择具有石油化工丰富管理经验的监理管理,选择国内外最优秀的生产厂家供货,共同扛过了568天不间断的奋战。

  9月是海国龙油人不能忘记的日子。9月1日,作为黑龙江省最大的同类生产线,重膜生产线车间试生产,累计产出吹塑膜110吨、成品膜28吨,产出的重载包装FFS膜在包装线上热封和各种摔包一次成功,实现了项目生产阶段的“开门红”。

  9月30日15时48分,20万吨/年聚丙烯装置挤压造粒机成功试车,产出合格产品。同时,230万吨/年催化热裂解装置反应器开始烘衬里,标志着项目全面进入试生产阶段。

  “568天的奋战,投资过百亿,在45个省、市、区级单位,69个参建单位,1000余家上下游单位,20000余人的共同努力下,海国龙油人交出了一份‘油头化尾’的高分答卷。”李爱武感慨并表示感谢!

责任编辑:宋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