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执法人员对沿江岸线进行拆违整治。
黑龙江日报10月30日讯 伴随着钩机轰鸣声,日前,哈尔滨市道里区乡政街(煤五)征收区域内的59处违法建设被依法拆除,为煤五热源扩建基础设施改造项目扫清障碍。拆除违法建筑蹄疾步稳,截至目前,道里区执法局已完成全年拆违计划总量的91%,居全市前列。事实上,不仅是拆除违法建筑,该局强化党建引领,今年年初以来在疫情防控、打击黑车、整治岸线等多领域同步发力。凭借着不惧风险、冲锋在前的出色表现,该局在日前一举获得“黑龙江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和“黑龙江省先进基层党组织”两项荣誉称号。
如今,这支执法铁军队伍依然坚守在城市管理的重要领域,不断创新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努力营造干净、整洁、有序的城区环境空间。
强力拆违建净化城区空间
拆违被称为“天下第一难”。在破题过程中,该区执法局将体制、机制、服务、保障等各环节做实做细,快行动、敢碰硬、勇克难,一次次掀起拆违行动高潮。
“以往拆违只精确到哪个小区或哪条街路有多少处违建,大约多少平方米,按照全市拆违‘零增量、减存量’的目标要求,我区在拆违过程中摸索并形成了‘七个标准’工作法,实现了对每一处违建的精准管控。”道里区执法局局长刘福禄说。
据了解,“七个标准”工作法即发现违建,建立台账;现场照相,锁定证据;规划致函,规划认定;履行程序,快速送达;先期喷号,安全拆违;拆违彻底,清运及时;言语得当,纪律严明。通过该工作法真正实现了违建拆除不漏一处、不差一寸。
在规范标准的同时,道里区执法局更是以一把尺子、一个标准、一拆到底、一视同仁的“四个一”原则亮出“底牌”,决不允许出现拆小不拆大、拆民不拆官、拆易不拆难的“三不现象”。该局始终坚持把群众放在心上,以暖心服务赢得群众的理解支持,使拆违高效推进。
在一系列行之有效举措之下,民众街打通工程项目、乡政街(煤五)征收项目、老旧小区改造项目等重点、民生项目内的违法建设依次得到高效、有序拆除。在年初制定任务接近完成时,该局又自加压力:两年拆违任务一年完成。截至目前,该区已拆除违法建设15802处、145万平方米。目标完成指日可待。
铁腕打黑车窗口秩序井然
“没有了喊客、揽客的非法营运车,不仅哈站北广场的环境清亮了,整个城市给我的印象也是更加有序、有品质了!”经常来哈尔滨市出差的外地客商王宁,谈起哈站北广场环境的变化由衷地说。事实上,王宁的感受主要来自于该区执法局重拳治理非法营运车辆的成效。
多年顽疾,一朝根治。面对非法营运车辆这颗“毒瘤”,道里区执法局同样不手软,探索出一系列管用举措,让非法营运情况在该区无处遁形。
治“黑车”,势必将其纳入部门联动、齐抓共管、长期整治的监管体系,方能刹住“黑车”非法营运的车轮,对于整治非法营运车辆,该局局长刘福禄的思路清晰。
为此,该局通过深入调查分析,结合非法营运车辆流动时间节点等,有针对性地制订整治方案,让治理“猛药”管用、好用。
该局在哈站北广场及周边区域布置了百余人的巡逻力量每天24小时巡逻管控。同时联合站前治安大队、交警等执法部门联勤联动,形成整治的高压态势。
在治理过程中,该局还注重科技手段应用,将全市网约车录入场站系统,双证不齐全的网约车无法进入场站运营。安装500个摄像头,实现哈站北广场地上、地下监控全覆盖。
为了避免出现灯下黑,该局更是对处罚金额进行限定、对办案过程全程录像,严控执法人员的自由裁量权。
不仅如此,该局还在机场、商圈、景点等重要点位布控力量,在全区形成“黑车”露头就打的高压态势,让非法营运车辆在区域无处藏身。
年初至今,该区共查处非法营运(黑车)336辆、违法违规网约车145辆、违规出租车311台,常态化管控让“窗口”常明常亮。
攻坚岸线整治擦亮城市名片
“码头的乱象被清理,再没有占道和噪声污染,整洁有序的沿江景观又回来了,这样的环境真让人舒心。”家住道里区友谊西路的许多市民,提起日前沿江区域德嘉码头中餐厅的拆违行动都拍手称快。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为全面提升道里区沿江环境,该局按照相关要求迅速启动临江沿岸的违法设置、污染环境、秩序混乱、危害安全、损害堤防及沿岸私搭滥建、占堤堆放物品等各类问题的集中整治。
伴随着德嘉码头中餐厅违规搭建的大排档及岸线舞台被依法拆除等一系列拆违行动,沿江岸线清爽了、靓丽了。
事实上不仅是沿江岸线,对于市场摊区、广告牌匾等该局也同样持续发力。据统计,年初至今,该局共拆除高空牌匾、高空透体字、路杆广告、桥体广告等违规户外牌匾广告280余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