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龙视新闻联播报道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黑龙江始终把“三农”工作牢牢抓住,紧紧抓好,不断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系列报道《金秋答卷》来看黑龙江如何锻造富农“金扁担”,挑起农民好日子。

眼下,黑龙江秋粮收购工作全面展开,各地粮库、晾晒场成为黑土地上最热闹的地儿。
庆安县祥安村农民徐超说,今年一垧地就能收五车到六车粮食,粮仓明显放不下了。
北大荒股份宝泉岭分公司种植户赫连强说,五车卖了十二万八千多,贷款还完了,计划给孩子买个笔记本电脑。

粮食收购价格普遍上涨,农民卖粮收入大幅提升,进入第四季度,不少农民已经拿着现钱,计划着旅游购物“潇洒走一回了”。
不过年初,大家可不敢有这样的想法。
受疫情影响,农资进不了村,土地眼瞅着要撂荒,大家急得团团转。办法总比困难多,黑龙江印发“备春耕指导意见指南”等多个政策,防疫备耕两不误,线上线下齐步走。3月底,全省农资全都下摆到户,比往年提前了一周;5月份,各种农作物全播在了丰产期;8月份,抽穗期比往年提前10天左右,丰收在望!
但9月的三场台风,使土壤水分饱和,部分农作物倒伏,天不给力人努力,黑龙江多措并举抗灾夺粮,第一时间出台农机改装补贴政策,调动农民收粮积极性。
庆安县洪光现代农机合作社理事长于洪光说,农机改装后,轮胎着地面积宽了,它不往下陷,之前的胶轮一个点着地,一使劲就陷下去了,对比非常明显。

在宾县,党员干部冲锋在前,农民昼夜抢收,誓把农业好收成变成农民好收益。
宾县长安镇营口村党支部党员路远说,我们在家的党员,全都响应支部的号召,一定把道修好,让老百姓把粮食拉到家。

今年前三季度,全省上下一心克服疫情和自然灾害影响,实现种植业生产总体平稳,种植业产值比去年同期增长3.2%。
今年,黑龙江不仅主粮提质增效,各类经济作物收益也显著提升,叶菜类、茄果类等蔬菜长势好于常年,总效益达到200亿元。
在讷河市,桔红心大白菜喜获丰收,其中200万斤红心白菜已经找到了“婆家”,“落户”广州、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剩余80万斤进一步加工成了酸菜。
讷河市同义镇光华村种植户田双说,亩产能达到6000至7000斤,纯效益也得达到1800到2000元。
讷河市同义镇人大主席王福民说,以高于市场一毛五到两毛的价格在回收,平均每亩地照其他经济作物增收一千五到两千元左右。

前三季度,黑龙江畜牧业产值比上年同期增长2.4%。黑龙江生猪价格始终保持高位运行,生猪产能持续恢复,养殖效益持续增加。存栏1320.5万头,同比增长18.4%,连续5个季度环比增长;出栏1270.2万头,由上半年下降4.5%转为增长1.2%。

除了经营性增收,今年,农民工资性收入也实现了上涨。年初以来,黑龙江省组织劳务输出工作专班,利用农业信息网搭建服务平台,出台劳动力就业奖补实施方案,加强补贴贷款扶持力度,推动农民转移就业,取得阶段性成效。9月23日,全省农民转移就业总数达到583万人,同比增长3%,实现劳务收入745.5亿元,同比增长2.9%。

甘南县李凤华夫妇今年都挣了双份钱,他们把80亩水田流转给当地的家庭农场,收入一份钱;抽出身子到宁波打工,又挣一份钱。李凤华说,到年底,我们俩能存到八九万块钱。现在家里务工机会也不少,不少把土地流转的老邻居们,都到当地的省百大项目——甘南牧原农牧生猪养殖项目工厂去上班,守家带地,轻手利脚,日子也过得红红火火。

总体来看,前三季度,黑龙江农业生产形势较好,全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比上年同期增长2.8%,增幅比上半年提高2.6个百分点。全省农民收入进一步增长,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金扁担”挑起了农民的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