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搜 索
制度先行 应用导向 全面提升城市信用水平
2020-12-30 10:46:22 来源:东北网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极光新闻

制度先行 应用导向 全面提升城市信用水平

绥化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 董文琴

董文琴副市长。

  近年来,绥化市把社会信用体系作为营造优良信用环境,提升社会治理水平、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诚信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在省委省政府和省诚信龙江建设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紧紧围绕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强力推进信用信息平台建设、信用制度机制建设、信用信息数据归集以及联合惩戒和应用场景建设,城市信用水平不断提升。截至2020年9月,我市在全国地级市中的城市信用综合排名为99名,全省位列第3名。

2018年1月召开绥化市信用体系建设推进会。

  一、夯实基础,建立信息数据平台。绥化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各位副市长为副组长的绥化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强力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2019年10月,绥化市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建成并投入使用,同步完成了和省信用信息共享平台的互联互通,充分发挥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功能。截至目前,已归集共享信用数据信息3545万条,其中,归集市场主体的基本信息和信用信息55万条,与市场主体直接关联数据约540万条,数据信息已经覆盖绥化10个县(市、区)的231个部门。安达市信用信息共享平台设立了党政机关、社会法人、自然人、村居组织四个数据库,已归集数据信息72万条。同时,升级完善了“信用中国(黑龙江绥化)”门户网站,全面实现对市场主体社会信用代码、综合得分、评价等级查询功能。明确专人负责网站的运行和信息的更新工作,采取多种渠道搜集上传信息。截至目前累计在信用网站发布信用信息6000余条。扎实推进“双公示”和信用修复工作,组建了全市“双公示”联络员微信工作群,严格“双公示”季通报制度,确保“双公示”信息数据报送常态化。截至目前,我市“双公示”累计数量为152518条,其中行政许可数量为124881条,行政处罚数量为27637条。

2020年8月23日绥化安达市安红街道金税社区开展信易游活动。

  二、分级分类,推动监管机制创新。印发实施了《绥化市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的实施意见》,推动在市场监管、生态环境、住房城乡建设、商务、文化和旅游等监管领域全面建立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制度,规范事前信用审批承诺,强化事中信用监管,加强事后联合奖惩。截至目前,我市253项行政许可事项实现了容缺受理,在“信用中国(黑龙江绥化)”网站上传各类信用承诺书760余条。制定实施《绥化市信贷领域企业失信行为联合惩戒工作方案》,联合市直14个相关部门,对51户信贷领域失信企业开展了联合惩戒。积极推动行政处罚信用修复工作,明确专人负责行政处罚信用修复提交与审核工作。截至目前,全市完成了57批次企业行政处罚信用修复工作,有效释放了市场主体的活力,激发失信主体守信意愿,保障失信主体的合法权利。

2020年11月绥化市开展诚信兴商宣传月活动。

  三、惠企便民,拓展信用场景应用。今年4月初,在“绥化普惠”合作项目模式基础上,推出了种植产业专用信贷产品“亿亩田”,为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种植大户等提供更便捷、更精准,无抵押、无担保和额度更加适配的信贷服务。同时,积极开展信用场景应用。一是将“信易+”融入社会管理。安达开发区推行了“信易+审批”模式,实施项目“拿地即开工”;通过“文明城市创建+信用”活动为文明志愿行为加诚信分,引导市民自发参与文明建设;利用“政务+监管”平台数据和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对接,开通“信易+审批”绿色通道。二是将“信易+”融入基层治理。实施了“文明实践+信用”。在安虹街道办事处成立信用议事会,将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纳入信用管理。推出“信易+社区服务”工作室,将辖区居住的AAA级、AA级、A级诚信市民、孤寡留守老人列为重点服务对象,在维修、购物方面提供低价或免费服务。三是将“信易+”融入百姓生活。开发信用场景应用,如“信易医”“信易购”“信易批”“信易租”等,让群众更多地体验守信践诺带来的实惠。

2020年12月4日开展诚信进校园。

  四、宣传引导,营造良好诚信氛围。在“绥化发布”官方微博设置“诚信兴商宣传月”专栏,阅读量超过20万次。在“信用中国(黑龙江绥化)”网站广泛宣传诚信文化,开展了诚信“进大厅、进校园、进企业、进市场、进社区”活动,组织企业参加黑龙江省首届企业诚信故事演讲大赛,在59个参赛企业中,绥化市正大现代经营管理服务有限公司获得了全省优秀奖;安达电视台播放“诚信讲堂”5期;望奎县在人民办事中心利用大屏幕播放诚信文化方面视频60多个小时,发放诚信文化教育读本2000余册,在全社会营造人人讲诚信、事事重诚信、处处有诚信的浓厚氛围。

责任编辑:张广义

“诚信龙江”市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