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极光新闻报道 “当前网络空间已经是大国博弈和地缘安全竞合的常态化对抗领域。”构建更牢固的网络安全防线一直是全国政协委员、安天科技集团创始人首席技术架构师肖新光关注的焦点,多年的实战经验告诉他,“安全风险从来不会等待我们做好全面准备才会到来。”

在重大地缘安全风险和社会风险演化过程中,一些行业、机构甚至个人迅速成为重点入侵攻击目标,“仅依靠安全检查和通报等机制,虽然提升了相关机构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警惕性,但并未直接增加对应机构的网络安全保护能力和保障强度”,肖新光举例说,抗击疫情期间,我国的卫生医疗系统、疫苗研究机构、科研院所等就曾频繁遭遇网络入侵攻击。
肖新光建议,在面对可能发生的“黑天鹅”“灰犀牛”式重大风险背景下,要快速机动增加重点防护目标的防御能力部署和人员投入,通过机动预算保障,实现防御资源的快速集中组织。
“完善多部委联席研判风险机制,有效融入叠加网络安全风险动态研判”,同时,肖新光也建议由国家主管部门组织、财政统一拨款,构建国家-地域两级网安机动防御机制、战略储备库和日常运维机制。
“建立针对机动防御目标快速介入、快速调整策略、部署监测防御环节、进行响应处置的闭环工作机制,”肖新光认为,这一机制有助于在面对突发安全风险时,针对重点目标,快速布防、猎杀威胁。
同时,他指出,机动防御机制是构建一个弹性能力层次,是一个“急策”。其不能替代政企机构自身的安全规划、建设投入和安全运营。通过规划指引、预算保障、问责落实,切实推动政府央企等机构网络安全防护能力提升则是“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