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龙视新闻联播报道 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发展史中,龙江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前赴后继、顽强奋斗,不断夺取革命、建设、改革的重大胜利,在黑土地上书写了人类发展史上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史诗。
黑龙江广播电视台
大型融媒体报道活动
《百名主播讲党史》启动
100位龙广电主播
走进纪念馆、革命遗址
讲述一段段可歌可泣的奋斗故事
追寻党的光辉足迹
传承龙江优秀精神






新中国空军梦开始的地方
龙广电主播刘爽
为你讲述东北老航校精神
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阅兵式上,由17架飞机组成的空中受阅编队出现在天安门上空接受党和人民的检阅,这一幕举国振奋,世界震惊。这支空军力量的横空出世,还要从中国共产党建设的第一所航空学校——东北老航校说起。

走进空军哈尔滨飞行学院东北老航校精神教育基地,“马拉飞机”的主题雕塑让人们穿过历史的硝烟,回到那段中国共产党创建航校,逐梦空天的峥嵘岁月。1945年抗战胜利后,党中央决定在东北建立第一所航空学校,之所以选择东北,是因为当时确立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并且这里有大量日军遗留下来的航空器材、飞机和机场。然而,筹建初期异常艰难,当年日本投降的时候为了让这些航空设施不被中国军队使用,他们蓄意破坏,将飞机零部件拆卸掉,散落在深山老林当中。

这组微缩景观再现了东北老航校筹建者们行走于白山黑水、林海雪原之中,足迹遍布30多个城镇、50多个机场搜集航空器材的情景。就这样,大家把收集来的每一个飞机部件,每一组航空器材用马车拉回学校,进行拼组,成为东北老航校最初使用的教学飞机。

1946年3月1日,东北民主联军航空学校即东北老航校,在通化秘密成立,代号“三一部队”。正当大家热火朝天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随着内战的持续,国民党为了将年轻的东北老航校扼杀在摇篮里,疯狂地对航校进行空中轰炸。为了保护这些用生命换来的航空器材,党中央决定对东北老航校进行战略转移。1946年4月下旬,仅仅成立了一个多月的东北老航校从通化迁往牡丹江。

东北老航校初创时期师资力量非常薄弱,除了少数我党之前通过多种形式培养的航空骨干外,还有一批日籍教官。老航校的学员主要来自作战部队,文化底子薄,教员们就从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开始教起,并且自制模型教具、编写教材。飞行训练中,几架飞机共用一副螺旋桨,飞机上没有计时器就用马蹄表代替,没有安全带飞行员就用麻绳把自己绑在座椅上更是家常便饭。
老航校成立初期,初教机数量极少,而且在东北压根儿就没找到过中教机,这时,有人大胆提出能不能直接上高级教练机呢?经过细致论证、反复研究,航校大胆尝试,1946年7月21日,学员吴元任驾驶九九高级教练机单飞训练并安全落地,老航校开辟了飞行训练的新途径。

在党的领导下,东北老航校的创业者拧成一股绳、聚为一团火,白手起家,艰苦奋斗,最终胜利完成创建航校这一艰巨任务。在短短的三年零九个月时间里,东北老航校培养出了560名优秀的航空人才,为人民空军组建和新中国航空事业发展贡献着骨干力量,最终他们中的很多人都成为了我党我军及航空领域的领导和将领。

1949年11月1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正式成立,起飞于龙江大地的东北老航校被誉为人民空军的摇篮。东北老航校在战争废墟中建校,在炮火硝烟中起飞,在共和国晨光中展翅,创造了马拉飞机、直上高教机、用酒精代替航油等一个又一个世界空军建设史上的奇迹。

70多年来,东北老航校凝结形成的“团结奋斗、艰苦创业、勇于献身、开拓新路”精神,成为深扎黑土大地的红色基因,成为人民空军发展壮大的红色血脉,成为我党我军弥足珍贵的“传家宝”。
老航校精神不断绽放时代光芒
迸发出超越时空的恒久价值!
观看更多“红色足迹”
请登录“极光新闻”客户端
“党史学习”频道
我们一起打卡学习吧!
长按识别二维码

选择“党史学习”频道
点击“红色印迹”栏目
聆听党史故事
感受百年风华

重温红色记忆
传承红色精神
打卡红色教育基地
一起学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