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龙视新闻联播报道 抗日战争时期,抗联战士血染黑土,抵御外侮。《红色印记在龙江》系列报道,通过红色标记,回望东北抗日联军艰苦卓绝的战斗岁月。

东北民众反日联军1936年1月28日至29日在汤原县吉兴沟举行军政联席扩大会议(即汤原会议),赵尚志、李兆麟等参加会议。这次会议也是东北地区唯一一个记入中共党史大事记的党的会议。会议形成了党的统一领导,标志着东北抗日联军的诞生。

为了教育和培养军政干部,汤原会议决定成立东北抗日联军政治军事学校。学校位于现在的伊春市北山公园中。当时学习、生活条件都十分艰苦,学员们克服了重重困难。

伊春市伊美区老促会会长王力功介绍说,当时没有笔,就自己烧木炭做笔,没有黑板,把木头用刨子刨平以后做黑板。学校总共办三期,培养干部250名。毕业后被分配到抗联部队担任政工干部和军事指挥员。学员们率领部队奔杀在抗日战场,率先垂范、冲锋在前、不怕牺牲。

1987年,伊春市在北山公园建立了东北抗日联军军政干部学校纪念碑。

在距离绥棱林业局局址70公里处的张家湾农场附近,一块高4.52米、长7.56米、最宽的地方约1米的石头,因为形状非常像白马,故得名白马石。
绥棱县委党校教师姜楠楠介绍说,白马石见证了一段艰苦卓绝的西征历史。1936年,日本侵略者制定了治安肃正计划,要利用三年左右的时间,把北满抗联的主力部队,三、六、九、十一军消灭在松花江下游地区。为了粉碎敌人的封锁和“讨伐”,北满抗联的主力部队决定实施战略转移。
抗联部队开始西征。1936年,先遣小分队到达绥棱县,把密林中最显眼的一块大石头当作地标,定为会师地。六个月的时间里,三批抗联西征队伍陆续到达白马石。这次会师保存了抗联的有生力量,有效牵制了日本关东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