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百年筚路蓝缕,世纪铿锵前行,万里河山处处闪耀着红色的光芒。
从抗联烽火到开垦拓荒,从大国重器到向北前沿,百年“红色脚印”唤醒沉睡千年的黑土地。
龙视新闻联播微信公众号大型融媒体专题“从东方红到太阳升”——云打卡黑龙江省百个“红色印迹”,三条足迹,连点成线,带您跨越时空,重温一段段鲜为人知而又波澜壮阔的红色岁月。
在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交汇处的“华夏东极”黑瞎子岛,每天,第一缕阳光从这里开始照耀祖国大地。让我们一路向东,迎着“指引前行的东方朝阳”,追忆“八女投江”的壮烈殉国、见证现代化农业的崭新成就、探寻煤城转型的城市进程、到访守家卫国的东极哨所,追寻红色印迹,看龙江今昔巨变。
第六十六站 同江市八岔赫哲族乡

在黑龙江下游同江市东北140公里处,有一个美丽富庶、平安繁荣、文明和谐的幸福之乡,东与抚远市接壤,北隔黑龙江与俄罗斯相望,是我国赫哲族的主要居住地之一——八岔赫哲族乡。

八岔赫哲族乡成立于1956年,是我国赫哲族第一个乡级政权,辖区内有著名的黑龙江八岔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四泡一河”,生态环境良好,淡水鱼类丰富,拥有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优势。

2013年,位于黑龙江下游南岸的八岔赫哲族乡遭遇了超百年一遇历史特大洪水,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严重损毁,房屋和耕地淹没在一片汪洋之中。灾后重建中,一栋栋整齐而富有赫哲族风情的复式别墅、船坞广场、天赐湖公园、二道江滩,书写着赫哲人在灾后重建中崛起的勤劳勇敢精神,奋进的赫哲人走上了幸福路。2015年至2020年,全乡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3400元提高到19304元,八岔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6102元提高到23922元。

2016年5月24日,是赫哲人永远铭记的日子,这一天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冒着蒙蒙细雨,亲临八岔赫哲族乡看望赫哲族群众,带来了党中央的殷切关怀。习总书记在现场动情地说“我心里惦记着每一个少数民族,各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团结一致,共同发展进步”。

在赫哲族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留下了许多特色民间艺术。伊玛堪是赫哲族的曲艺说唱文学,八岔赫哲族乡在2014年成立了伊玛堪传习所,用于赫哲族村民传承学习伊玛堪及赫哲族语言文化。2017年成立了渔猎文化馆,并围绕打造八岔赫哲族渔猎体验区建设该馆。馆内设有渔猎文化展区、综合展区、鱼皮制品手工坊、视频播放室、传统住宅展示区以及民族商品销售等功能用房,重点展示赫哲族的渔猎文化、鱼皮文化、餐饮文化、民族语言、传统体育、民族歌舞等特色文化形式,还展现出八岔赫哲族乡村“从古到今”的历史沿袭。
2017年12月,全国24部中国名村志之一的《八岔村志》出版,全面展示了八岔村历史文化,详细记述了较少民族之一的赫哲族民族发展演变历程,彰显了我党少数民族政策在社会发展中的历史作用,是黑龙江省唯一入选全国名村志工程的志书。
追随初心足迹
探寻发展脉搏
出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