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7月6日讯 (记者孙英鑫 安泽) 6日,由中共黑龙江省委宣传部主办的“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黑龙江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举行齐齐哈尔市专场。会上,中共齐齐哈尔市委书记李玉刚表示,齐齐哈尔人民始终坚持和紧紧依靠党的领导,以独特的历史积淀和产业优势,为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积极贡献力量。

齐齐哈尔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英雄之城
齐齐哈尔是全国解放最早的省会城市,1946年4月24日解放后,中共西满分局、西满军区机关先后迁至这里,为巩固和扩大东北解放区作出了积极贡献。新中国成立后,齐齐哈尔为国家粮食安全、工业化和国防事业作出了重要历史贡献。在维护国家粮食安全方面,累计为国家贡献粮食4000多亿斤,有力发挥了“压舱石”作用。在推进工业化方面,齐齐哈尔是国家“一五”“二五”时期重点建设的重工业城市,强大的工业母机制造能力是我国工业化的坚强后盾。被誉为“国宝”的中国一重,是国家冶金装备、核岛装备的领军企业;第一机床厂、第二机床厂位列中国机床行业“十八罗汉”之首。在服务国防事业发展方面,中国一重为国防军工提供了大量重大成套技术装备;被誉为共和国掌上明珠的北满特钢,为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艘核潜艇、第一架歼击机、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等多个“国家第一”提供了关键性合金钢材。
齐齐哈尔是一座加快转型升级的装备之城
党的十八大以来,齐齐哈尔紧紧围绕做好“三篇大文章”,勇担维护产业安全重任,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推进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十三五”期间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1%,全市工业稳增长和转型升级、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等工作相继受到国务院通报表扬和嘉奖。全力助推“老字号”企业深化改革、加快技术创新,中国一重营业收入由低谷时2015年的48.5亿元提高到2020年的近400亿元,五年增长近700%;北满特钢引进建龙集团,通过市场化法制化重组,2020年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00亿元,五年增长240%;齐齐哈尔车辆厂通过中车集团内部优势互补重组,牵头组建了中车齐车集团,主营业务收入规模达到160亿元;齐重数控、齐二机床等一批老企业重新焕发出生机活力。全市基本形成了“7+2”高端装备制造体系,“7”即七大装备产品,包括核电装备、高端冶金成套装备、现代风电装备、大型数控机床、高端成套压力装备、铁路货车和军工装备,这些产品目前在全国均处于领先地位,其生产企业均是行业头部企业、领军企业;“2”即两个配套体系,一是关键部件和基础零部件配套体系,二是以特殊钢、阴极铜、合金材料等为主的基础新材料配套体系。
齐齐哈尔是一座践行绿色发展的生态之城
齐齐哈尔牢固树立“两山”理念,努力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全力保护生态环境。持续抓好全域生态治理,谋划推进了一批区域性重大生态治理项目,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空气优良天数达到92%,国控断面水质达到国家考核标准,正在全力实施黑土地保护行动。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康养产业。素有“中国大湿地,世界鹤家乡”之称的扎龙湿地,正在创建国家5A级景区,鹤城主题公园、龙沙动植物园、水师森林温泉、奥悦滑雪场等一批旅游项目建成运营,是全国首个研学旅行目的地城市和十大工业旅游城市。加快建设高效生态农业。以嫩江流域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区建设为统领,抓好“粮头食尾”“农头工尾”,推动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跨越,“十四五”期间全市农业总产值将突破千亿。推动现代畜牧业规模化绿色化发展,全市奶牛、肉牛饲养总量均占全省的1/5,“两牛一猪”养殖能力近千万头,飞鹤、牧原、东方希望、金锣、首农等一批战略性龙头企业加速域内布局,1962年建厂的本地企业飞鹤乳业,是目前国内市场份额最大的婴幼儿配方粉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突破200亿元。
齐齐哈尔是一座锐意改革创新的活力之城
持续推进改革创新,一些举措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着力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扎实推进国有企业配套改革,累计投入改造资金32.9亿元,全面接收国有企业“三供一业”;投入资金20.6亿元,安置分流国有企业厂办大集体6.8万人,为老企业卸下了沉重包袱;稳步推进市属国资国企改革,组建完善了6大产业集团。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全市市场主体总量突破34万户、5年增长70%,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活力。加快科技创新驱动。以齐齐哈尔国家高新区为依托,加快推进哈大齐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与哈工大等高校建立全方位合作关系,省级以上开发区发展到12个。深化“放管服”改革,在全省率先建成政务“一片云”和大数据平台,实施“承诺即开工”“多审合一”等审批制度改革,企业开办时间压减至半天,不动产登记在全国率先实现“税费通缴”“全城通办”“现场直办”,公证服务在全国率先实现“一网通办”和多部门数据共享。不断激发人力资源活力。建成全省首家人力资源产业园,吸引40户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入驻,每年提供就业岗位近10万个,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提供了有力支撑。
齐齐哈尔是一座充满和谐美好的幸福之城
坚持人民至上,医疗、教育、养老等民生保障全面提速,“十三五”期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33.5%和49.2%,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持续增强。城乡宜居环境持续改善。抢抓政策机遇改造棚户区7.1万户、老旧小区138个,城市人均住房面积达到33平方米;改造农村危房4万户,2020年棚户区和农村危房改造受到国务院嘉奖。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中心城区主要街道、公共区域和开放场所实现免费WIFI全覆盖,加快5G建设和应用,建成5G基站2147个;城市公共供水普及率达到98%,供热提升至20℃以上,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38%,修建国省道300公里、农村公路2700公里。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创新“开门办民生”“吹哨报到”等改革举措,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齐齐哈尔是一座承载奋斗梦想的希望之城
“十四五”时期,齐齐哈尔市持续向经济建设聚焦发力,围绕12个重点产业,深入实施“百万千”产业倍增计划,即抓好百亿级县区、百亿级园区创建和百大项目招商建设,实施万级市场主体引进和培育行动,建设装备制造、食品加工、生物医药和新能源4个“千字号”产业集群,创建国家高端装备和精密超精密制造基地、绿色有机食品基地、原料药基地、新能源基地,努力打造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的全国样板。到2025年,力争培育形成10户超百亿级龙头企业,规上工业保持两位数增长,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600亿元。推行“数字+执法+信用”行政治理模式,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入实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国家试点,优化城乡社区网格化管理,提升城乡治安治理和服务能力水平,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健康财产安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齐齐哈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