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返回舱顺利着陆在东风着陆场,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三名宇航员完成了长达三个月的太空出差任务,平安回家。

值得龙江人骄傲的是,在我国的航天事业中龙江人的身影一直不曾缺席,一个个响当当的名字汇聚成一股龙江力量,为“神舟”保驾护航。

哈尔滨晶体管厂
飞船飞向太空,太阳能电池板展开,就像一对小翅膀,助推着飞船在天空中遨游,这是很多人熟悉的画面。在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上,组成太阳翼的许多元器件,都是由哈尔滨晶体管厂生产的,他们将太阳的辐射转化为电能,可以储存起来,或者用来控制飞船系统的工作状态。

成立于1958年的哈尔滨晶体管厂,是新中国第一台半导体的诞生地,是全省唯一一家军用半导体器件生产企业,多年专注于多层金属化为核心的电子元器件的研发与生产,主要产品二极管、晶体管、电源保护管组件,具有功率大,速度快等优势,被产品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兵器等高可靠领域。

哈尔滨工业大学
哈工大多项技术有力支撑此次对接和发射任务。材料学院王浪平教授团队为空间对接机构核心零件装上“盔甲”;航天学院庞宝君教授团队开发的空间碎片撞击在轨感知技术,准确定位保护航天员在轨安全;机电学院赵杰教授团队研制的空间对接机构地面测试系列装备,确保空间对接任务万无一失;航天学院齐乃明教授团队历时十余年,首创气浮式零重力装配及试验技术,攻克一系列难题,保障对接任务顺利实施。此外,航天员刘伯明、汤洪波身穿的中国自主研制的新一代“飞天”舱外航天服,也有哈工大技术成果的助力,保障了航天员长时间出舱活动期间的生命安全。

在我国载人航天历史上,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研制过程中,哈工大人攻破了多项技术难关,容错数管计算机为神舟安装“大脑”,故障诊断系统为神舟配备“医生”,航天员出舱用反光镜体让出舱英雄拥有“慧眼”……目前,哈工大已有数百项科研成果应用到航天领域中,它也成为唯一一所同时荣获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协作贡献奖、突出贡献集体奖、突出贡献者奖三项殊荣的高校。
东北轻合金有限责任公司
从2003年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飞船开始,东轻就为其提供了大量的高强、高韧、耐腐蚀以及超塑性铝合金材料,结构重量的大部分铝合金材料也都由东轻承担。此次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所使用金属大底、坡道驱动组件、总装直属件舱门组件、飞船壳体结构等都有“东轻造”的身影。
飞船大底的铝合金材料所需板材面积大,需要承受温差能力超强、对抗阻力达到高强度等多项要求。东轻成立专项攻关队,实现了符合抗拉强度、屈服强度以及延伸率等力学性能标准,抗腐蚀能力超强,延展率极佳的高端铝合金材料的批量生产,最终完成了飞船大底用铝合金板材的高质量交付。此外,在总装直属件舱门组件等方面铝合金材料生产过程中,为确保铝合金材料达到标准,东轻技术核心组成员多次改进工艺,调整参数,着力解决了锻件的强度不够、型材表面弯曲、管材性能低于指标要求等高技术难题,保证了飞船的平稳飞行。

龙江力量不容小觑!
助力航天探索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