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9月26日讯 日前,市教育局结合全国从上到下全面推进“双减”工作要求,强化校内校外综合整治行动,全面提高我市中小学课后服务质量,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全市中小学课后服务提质增效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据市教育局工作人员介绍,《通知》进一步完善“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学校主责、广泛参与”的课后服务工作机制,压实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管理和学校主体责任,动员部署各学校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因生制宜地制定并完善课后服务具体实施方案,全面落实“一校一案”要求,进一步推动实现全市域各辖区开展全覆盖、各学段全覆盖、有需求全覆盖,有效推动学校教育纵向延伸,让学生、家长和教师多方受益,切实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
《通知》中要求,各县(区)教育局及市属各学校要全面落实课后服务“5+2”新模式,保证每周5个工作日都开展课后服务,每日保证2小时,确保与当地正常下班时间相衔接,有效解决家长接送难问题。按照“课后服务结束时间原则上不早于17时30分,非初中毕业年级不晚于18时30分”的规定,稳妥实行弹性离校制。在充分调研基础上,可根据学生及家长需求,设置多个离校时段供家长自愿选择。
市区小学阶段课后服务应当分两个时段进行:第一时段从16时至17时30分,一、二年级学生以适当校内练习、文体活动、兴趣社团等为主;三、四、五年级学生以看护指导学生完成作业为主,设两课时看护管理,结合作业减量增质行动,可根据学校实际在第二课时实行走班式的文体训练和兴趣社团等,供作业完成效率高、学有余力且兴趣广泛的学生自由选择;第二时段从17时30分至18时,以综合素质拓展类服务内容为主,多元化设计,自由化选择,根据实际报名人数不足20人的可合班提供服务。
市区初中阶段非毕业年级课后服务应当分两个时段进行:第一时段从17时至18时,以看护指导学生完成作业为主,第二时段从18时至18时30分,以综合素质拓展类服务内容为主,应向艺体、科技、劳动实践、心理调适等类的特色服务内容适当倾斜,引导学生多渠道、多维度获得知识、技能和感悟。初中毕业年级统一开设晚自习看护服务,离校时间不晚于20时30分,各学校可根据实际设置学生离返校和用餐时段,强化学生出入校管理,清晰掌握学生活动轨迹和路线,密切家校联系,确保学生安全。
市区高中阶段课后服务在学生自愿前提下,以晚自习答疑辅导为主,可根据学校实际实行弹性政策,一般不晚于21时30分。各县可参照市区学校课后服务时间管理方式,根据学生和家长普遍需求自行设定服务时段。
《通知》中要求,各义务教育学校要充分利用课后服务时间,指导学生优先完成作业,组织优秀教师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课业答疑和辅导,努力做到“小学作业不出校,初中难题不回家”。各普通高中可根据课改考改需求和学生实际,开展强基计划辅导、学科竞赛培训、艺体特长训练和生涯规划、心理健康教育等综合实践活动。严禁各学段学校和教师利用课后服务时间讲新课或集体补课。有条件的学校可统筹安排参与课后服务的教师,实行“弹性上下班制”。
另外,各县区和学校提升服务效能,完善运管平台,将课后服务相关事项全部纳入我市中小学校课后服务信息化平台管理,全面实现家长报名、选课、缴退费利用“客户端”网上便捷办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