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地方新闻  >  大庆
搜 索
小康圆梦 | 林甸县农民王会双:“包”出来的幸福生活
2021-10-14 09:18:19 来源:大庆网  作者:崔义鑫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极光新闻

  东北网10月14日讯 “没有党的好政策,就没有我家的幸福生活。”说起如今的小康生活,林甸县林甸镇朝阳村农民王会双感触颇深,实诚话字字感恩、句句励志。

  今年54岁的王会双是远近闻名的大孝子,多年尽心伺候瘫痪在炕上的老娘。“以前,我做梦都在想,未来的小康生活会是啥样子?能过上让俺娘想吃啥都不亏嘴的日子,我就知足了。”说话间,王会双讲起以前的穷日子直抹眼泪。就在五年前,他家年夜饭只买得起一斤肉。“老娘馋肉了,只能烩在酸菜里给她挑出来吃。”

  因为要照顾年迈卧床的老母亲,就不能外出打工,而种地的收入又仅能维持家庭开支,母亲每年近万元的医药费让王会双上火。2017年3月,这个不富裕的家庭又遭重创,王会双在帮助邻居干活时右小腿骨折。“那时候,感觉天都塌了。”王会双说,时隔2个月,赶上“脱贫攻坚回头看”入户核查,了解到他家的情况后,通过村民代表评议,王会双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

  “感谢脱贫攻坚好政策,感谢党派来了好干部。”王会双说,被纳入“贫困户”以后,家里老人医疗有了保障,解决了部分医疗费用,县里又派来了帮扶人,一对一地精准帮扶,让他看到了生活的希望。

  帮扶干部根据王会双的实际情况,因户施策制定帮扶措施。2018年,王会双夫妇一边在家照顾母亲,一边发展庭院经济,还成立了“蛋禽收购点”。王会双在腿好以后,又应聘成为村里的公益岗护林员,生活有了起色。

  “国家扶贫政策这么好,不用好就白瞎了。”在帮扶干部的鼓励下,王会双申请了5万元免担保扶贫贷款,盖鸡舍、买饲料,准备大干一场。俗话说,家有万贯,带毛的不算。秋天的一场鸡瘟,彻底打蔫了王会双。“全军覆没,一只没剩。”拉着死鸡去深埋的路上,这个刚强的汉子眼泪哗哗直流。

  即便如此,王会双没被打倒。可咋翻身?帮扶干部也心急如火。“绝对不能趴下,还得干。”王会双说,帮扶干部听说我有蒸粘豆包的好手艺,又鼓励我“你敞开干,我给你当推销员,一定能行”。

  就这样,王会双夫妇开始利用冬闲包起粘豆包,帮扶人第一次就帮他卖掉了400多斤粘豆包,更让王会双鼓足了致富信心。凌晨一点多,开始淘黄米发面、烧锅、上蒸屉、室外冻……王会双一直忙到晚上7点多才能上炕歇着。夫妻俩起早贪黑地忙起来,有时包出的粘豆包不够卖,王会双就把邻居请来帮忙包豆包。帮扶人和驻村工作队共同帮助销售,半个多月就成功卖出了豆包3000多斤,收入近万元。

  “我在朋友圈卖豆包,还找到了县里的一些餐饮企业和单位食堂,销路一下就打开了。”王会双说,他已经记不清做了多少个豆包,但脱贫的大账却算得清楚。2019年初,王会双的老母亲去世后,两口子决定扩大粘豆包生产,盖起了生产房,那年冬天就销售粘豆包1万多斤,收入3万多元。

  王会双靠着双手“包”出了幸福生活,摘掉了脱贫帽,走上了致富路。如今,王会双的粘豆包生意越来越好,生产规模也越做越大。2020年冬天,王会双还雇了3个村民包豆包,卖掉了2万多斤粘豆包。

  冬天包豆包,春秋伺候地;农闲打零工,还有公益岗……王会双对现在忙碌的生活很满足,唯一的遗憾就是母亲没能享受到好日子。“现在吃喝不愁还有存款,天天都像过年,日子过得越来越有奔头。”王会双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今天的美好生活,感恩生在这个伟大的时代,他将一如既往地为中国梦拼下去、干下去。

责任编辑:李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