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3月4日讯(记者 杨帆 王亮 刘锐 郭丽颖)独臂滑雪者驰骋雪道、轮椅“棋手”推动冰面上的“国际象棋”、盲人也能追逐风的速度……3月4日晚,北京冬残奥会即将启幕,来自黑龙江的残疾人运动员和教练员将同其他中国体育代表团成员一道,向世界展示他们在身体极限的考验下,超越自我、创造奇迹的非凡风采,也将唤醒社会对于残疾人竞技体育事业的关注和残疾人群众投身体育运动的热情。

2018年平昌冬残奥会中国轮椅冰壶队夺冠。
正如“奥运之父”顾拜旦说过:奥运最重要的不是胜利,而是参与。
冬残奥赛场内,残奥运动员挥洒汗水,超越自我;黑龙江各地滑雪场、冰场上,残疾人乐享冰雪、热情高涨。近年来,在一系列残疾人冰雪体育活动的引领下,残疾人冲破生理和心理的束缚,走出家门,热情地拥抱运动。
残疾人冰雪体育运动龙江是“主阵地”
在时钟还未进入“北京冬残奥时间”,黑龙江已开始为这一“高光时刻”筹备着。培训冬残奥项目裁判员、技术官员、教练员260余人次,承办各类国内国际重要备战赛事9次,圆满完成了连续4年由黑龙江省承担的冬残奥比赛4个项目、267名运动员的集训任务、共参加38项国际赛事、获得金牌29枚……一组组数据、一项项比赛,近年来,黑龙江为我国残疾人运动员获得北京冬残奥参赛资格奉献了“龙江力量”。

2019年,第三届中国残疾人冰雪运动季全国冬季残疾人社会体育指导员训练营在哈尔滨举办。
人才是保障,基地是依托。黑龙江省冰上训练基地、亚布力滑雪场、哈尔滨体育学院、哈尔滨市奥禹冰壶运动中心……黑龙江凭借着独特的冰雪资源禀赋,作为全国首个省份完成与中国残联签订《发展残疾人冬季体育战略合作协议》,共建国家残疾人冬季项目训练基地,共同做好国家残疾人冰雪运动队集训工作,共同培养冬残奥项目竞技人才,打造残疾人高水平冰雪赛事。
龙江实现冬残奥项目全覆盖
2018年平昌冬残奥会,以黑龙江省运动员、教练员为主的中国轮椅冰壶队夺得我国历史上首枚冬残奥会金牌,实现我国在冬残奥会上金牌和奖牌“零”的突破。这支队伍又连续在2019年、2021年世界轮椅冰壶锦标赛上蝉联冠军,以积分第一的成绩参加北京冬残奥会,为我国残疾人运动员获得北京冬残奥会参赛资格做出了贡献。
那一刻,也激励了无数的残疾人走出陈旧的观念、封闭的内心走上了运动场。

首届“中国残疾人冰雪运动季”黑龙江站活动启动。
“选拔优秀的运动员进入省队、国家队,群众广泛参与最为关键。”国家残疾人越野滑雪队教练朱德文说,广泛的群众性冰雪活动的开展,是繁荣冰雪运动项目的关键。
每年至少有一个月的时间,黑龙江省残联的工作人员和教练员都会深入到各地市,指导残疾人群众冰雪体育的开展和体育后备人才的选拔。“通过多年残疾人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开展,我们有储备、有能力选拔优秀的运动员,并加大重点项目、重点队员培养力度,多渠道提高训练质量和训练水平,才能让残疾人体育事业不断发展。”省残联宣传文体部部长唐加东说。近年来,黑龙江已经实现了参赛项目由平昌残奥会2个大项目到北京冬残奥会6个大项的全覆盖。
同时,特教学校冬季特奥项目品牌也是龙江冰雪运动的“闪亮名片”,在第11届世界冬季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上获得7枚金牌,位列参赛省份第一。继续保持黑龙江省听力残疾人冬季优势项目,在2019年意大利冬季听障奥运会上,冰壶男女队双双夺冠。
残疾人大众冰雪运动龙江“主流量”
在龙江各地,冰雪世界对人们似乎有着特殊的魔力。
带领残疾人群众积极参与“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活动,连续3年承办中国残疾人“冰雪运动季”主场活动,冬残奥知识培训、冰雪项目推广、冰雪文化融合、冰雪趣味体验等10余类适合残疾人群众参与的冬季冰雪活动项目,点燃了残疾人群众参与冰雪运动的热情。
去年1月,黑龙江省残联主导起草的《残奥冰雪运动项目图形符号》黑龙江地方标准在全国率先发布,地方标准用看得懂、简单实用的图形符号,为残疾人运动场地建设提供具体形象的技术指导,促进残奥冰雪运动项目的广泛有序开展,普及群众性冰雪体育健身活动和冰雪文化,打造黑龙江冰雪体育文旅的独特魅力。
前不久,哈尔滨残联在平房区冰上运动中心举办的残疾人群众性冰雪运动活动中,退役多年的41岁肢体残疾运动员张杰重返迷你滑雪赛场,他说:“多年的运动生涯,让我多了几分自信,虽然年龄上有短板,但是我经验丰富,平时我可以指导新队员掌握技能,也是在鼓励大家,只要热爱运动,多大年龄都不晚。”他道出了运动所给予他的自信与热情,这也正是残奥精神之美。

在训练营上,教练员讲解旱地冰壶项目。
精神之美,在于坚韧、自信、乐观的精神力量,是体育运动磨炼了他们顽强不屈、永不言弃的精神,每一个运动员触及心灵、激昂斗志的励志传奇去影响和带动更多的残疾人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用积极进取的态度点燃生命的激情。
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即将开幕,黑龙江籍运动员吴君宝早已准备好了,他说:“在家门口比赛,无论怎样,都要突破自己、全力拼搏,争取为国争光,为家乡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