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日报4月17日讯 “油气生产平稳受控,主要开发指标均好于计划”“油气运行成本持续降低,主要能耗指标实现硬下降”……前不久,大庆油田对外公布了过去五年的“发展答卷”。
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大庆油田人深知,“量”的背后是“质”的蜕变,“成长的烦恼”需要在新发展理念引领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践中解决。
保持红色底蕴,坚决推进改革攻坚;加大含金量,强化科技自立自强,坚持绿色低碳,保证可持续发展。大庆油田正在迈上高质量发展之路。
改革攻坚 确定鲜明主色
几年来,大庆油田坚决深化国企改革,以推进改革三年行动为契机,实施主业归核、辅业重组、机构压减,“油公司”模式基本建立;推进工程技术、中油电能、多种经营、教育培训等业务优化重组,未上市业务核心竞争力得到提升;推进内部市场化机制建立,加大简政放权力度,持续深化三项制度改革,发展活力动力进一步增强。
截至今年2月底,改革三年行动成效显著,大庆油田总体任务完成率达95.8%;未上市业务改革优化整合二三级机构267个,产业集中度达到历史新高。
除企业实现“瘦身健体”、高质量发展外,员工群众是否满意、改革红利是否更多惠及员工群众,是衡量企业改革成败的又一重要标尺。
以采油三厂为例,在推进“油公司”模式改革工作中,这个厂不仅及时配齐机构重组、资产划拨等转型升级的“硬件”,更在人的观念和思想转变这一“软件”上下足了功夫。曾在这个厂从事机采井管理8年的“老机关”程延庆,主动申请“到‘油田更需要’的地方去”,回归操作岗位,把工作重点放在技术革新上,立志用智慧为企业创效、为员工减轻劳动强度。
坚定不移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着力创新体制机制,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把改革作为解决制约发展矛盾挑战的有力武器,大庆油田公司上下正在全力突破体制机制“瓶颈”,重塑现代化新体制、市场化新机制、高效率新模式,坚定走在改革兴企前列。
科技创新 核心技术领先
关键核心技术必须牢牢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
大庆油田把科技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坚持“应用一代、研发一代、储备一代”,锚定“科技创新驱动油田高质量发展”目标,牢牢把握“增储提采、提质增效、转型升级”三条主线,稳步推进“资源基础夯实、油气开发提采、难采储量动用、工程技术提效、智能应用提升、转型发展驱动”六大科技工程,继续保持关键核心技术世界领跑地位。
翻看大庆油田过去五年的“发展答卷”,科技创新“含金量”十足:创新发展古龙页岩油原位成藏理论及配套技术、特高含水老油田提高采收率等一批重大关键技术,累计取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142项、国家授权发明专利246件。
与此同时,大庆油田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发展步伐进一步加快:油田智慧指挥中心高效运行,云数据“两地三中心”建立形成,已累计完成3.1万口油水井数字化改造,159座联合站实现集中监控,161座变电所、98座注入站实现无人值守。
作为老区油田数字化建设示范厂,采油五厂全力推进数字化建设工作,已累计减少用工成本超亿元。
绿色低碳 随处可见“风景画”
“这跟我想象中的油田很不一样。”第一次走进大庆油田,许多人都有这样的感受。
春看花团锦簇,夏享绿树成荫,秋见格桑花海,冬赏北国风光。如今的大庆油田,随手一拍,都是可以“晒”到朋友圈的“风景画”。而这背后,是大庆油田对于践行绿色低碳发展理念的长久坚持与不懈努力。
一直以来,大庆油田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同时,始终把“环保优先”摆在开发建设的重要战略位置,将绿色低碳发展理念融入油气勘探开发整个生命周期,全力保护区域生态环境。
按照黑龙江省委和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党组要求部署,大庆油田全面启动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示范基地建设,成立新能源组织机构,推进建立业务一体化建设、管理模式,为新能源业务快速发展提供组织保障。
与此同时,编制大庆油田新能源业务“十四五”发展规划和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示范基地建设方案,按照“清洁替代、战略接替、绿色转型”三步走总体部署,以加大生产用能清洁替代为抓手,大力推动风、光、气、电融合发展,效益开发工业余热及地热利用。
一系列行动陆续展开:开展7项新能源标准规范编制和16项新能源技术攻关,已取得阶段性进展;推进2项多能互补示范工程和3项产能分布式光伏工程;加快新能源先导示范项目落地实施。目前,葡47区块微光伏发电先导试验工程已并网投产,多能互补、绿色发展战略新格局正在加速形成。
初春的大庆,天朗气清。随处可见的“磕头机”,依旧不分昼夜辛勤劳作。
当好标杆旗帜、建设百年油田。以“构建与时俱进的开放系统、产业成长的生态系统、崇尚奋斗的内生系统,加快推动新时代大庆能源革命”为战略路径,推动高质量发展,大庆油田当下有为,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