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6月13日讯 民族团结是生命线、是基石、是最长远的群众工作。今年以来,林甸县将创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力抓手,重特色重亮点打造“七大品牌”,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高效开展。
以政治引领民族团结,打造“党建+创建”品牌。发挥党建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中的思想引领作用,夯实思想主阵地,将民族团结进步内容纳入党课、主题党日及“我为群众办实事”等活动中,打造“红石榴”党建品牌。县文广体旅局、司法局等20余家单位开展支部书记讲党课,号召各族干部职工自觉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意识宣传者维护者和实践者。
以发展促进民族团结,打造“创建+乡村振兴”品牌。将新富村、胜利村两个民族村作为发展重点,认真落实扶持政策,大力发展民族特色产业,创新推动民族村乡村振兴事业,多渠道为各族群众创收增收,利用省级少数民族发展任务资金376.2万元实施乡村旅游项目,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以交往交流交融增进民族团结,打造“创建+红石榴家园”品牌。在东南社区挂牌成立首个青少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学教育实践基地,通过体验各民族互嵌式社区环境、聆听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故事,增进青少年共同体意识。建设一批“红石榴家园”,为各族群众提供均等化服务和交往交流交融平台,通过开展联谊交流、主题签名寄语、“互帮互助心贴心”“心连心共创建”等活动,让民族团结之花在泉城处处绽放。
以文化浸润民族团结,打造“创建+文化铸魂”品牌。推动各民族群众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弘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发挥8个市级以上非遗项目文化传承作用,精心设计各类富有特色的文化体育活动,营造各民族在文化上相互欣赏、相互交流环境氛围;推动民族团结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开展与民族地区小朋友“手拉手”结对共建活动,增进学生“五个认同”。
以法律保障民族团结,打造“创建+共治共享”品牌。将民族政策法律法规纳入“八五”普法内容,开展送法下乡、民族法律法律宣传周等活动8次,发放发放民族法律法规、民族团结知识宣传册3000余册,开展涉民族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走访”活动,推动涉民族矛盾纠纷排查覆盖全县各行政村,把法治贯彻到民族工作的每一个领域和环节。
助力营商环境优化,打造“创建+促企发展”品牌。进企“送温暖、送政策”10余次,组织员工开展结对共建、技能大赛等活动,教育引导各族职工树立“团结聚力比贡献、齐心协力促发展”的思维理念,实现创建工作与经济效益同频共振同步发展。
发挥县域旅游文化资源优势,打造“创建+文旅融合”品牌。立足温泉之乡、童话之乡特色,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为旅游文化注入新内涵,开发民俗风情旅游产业链,打造民族特色旅游线路。将中华文化元素和民族团结理念有效融入到景区景点资源融合,培育特色民族文化旅游品牌,促进景区成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大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