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地方新闻  >  大庆
搜 索
大庆:肇州实施"1255"行动 加快创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
2022-06-27 09:51:53 来源:东北网-大庆日报  作者:肖瑶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极光新闻

  东北网6月27日讯 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工作启动以来,肇州县高度重视、精心组织、迅速行动,围绕大庆市“六项工程、六个示范”工作任务,结合肇州实际,深入实施“1255”创建行动,切实把创建工作抓紧抓实抓到位。

  突出“一条主线”。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贯穿“五个新肇州”建设全过程,纳入县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年度计划,在全县各族群众中唱响“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主旋律。

  锚定“两步目标”。高点谋划推进“肇州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3年行动”,分“两步走”全面打响攻坚战。第一步,力争2022年进入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行列;第二步,力争2023年申报并冲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

  实施“五化支撑”。工作保障“常态化”,坚持高规格谋划,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抽调精干力量开展工作,严格落实巡察督查、文明体系、财政预算等“八个纳入”。内涵塑造“人文化”,挖掘传承肇州文化历史、红色基因以及新时代各族群众创业典型,推进“龙江工委”遗址复原,打造“肇州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编写出版《时代楷模》《肇州人足迹》,排演龙江剧《青马湖儿女》,着力构筑各族群众共有精神家园。品牌创建“实体化”,有序打造县博物馆、烈士陵园、老街基公园、肇州二中、县第二幼儿园、建设社区、肇州镇壮大村等一批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示范单位和示范广场,构建以点串线、以线连片、以片带面的示范创建格局。宣传教育“全民化”,通过“红石榴”主题活动、“基层书记”访谈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码”背上的民族、校园主题团会等形式,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进机关、进校园、进乡镇等“十进”活动。事务治理“网格化”,把民族工作纳入县域网格化治理平台,搭建368个综合网格、5个专属网格,依托网格有序开展民族领域风险隐患排查和防范工作,以网格“微治理”实现服务群众“零距离”,把高质量、均等化公共服务送到千家万户。

  推进“五项融合”。肇州县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支撑,实施“民族团结进步+”融合行动,激发创建工作持久生命力。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产业园区”融合,加快建设“富裕新肇州”。深入实施“惠民惠企惠商工程”,出台民族企业扶持政策,完善“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原料基地+专业农户”利益联结机制,发展专业合作社714家、家庭农场196家、种养大户3354户,园区企业直接提供就业岗位3500余个,间接拉动农民增收5亿元。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乡村振兴”融合,加快建设“美丽新肇州”。把补齐“三农”领域短板作为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关键一招,大力发展新福香瓜、托古小米、永胜烤烟、肇州糯玉米等特色种植,打造“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产业振兴格局。推进“民族团结进步+文化旅游”融合,加快建设“活力新肇州”。搭建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文化平台,打造红色游、乡村游精品线路,开发葫芦画、剪纸等非遗旅游产品,举办“老街基文化庙会”“冰雪风筝花灯会”活动,《北国戏韵》等原创作品连续登上央视“一鸣惊人”栏目。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精神文明”融合,加快建设“清明新肇州”。在各族群众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19个乡镇(社区)文明实践所、104个村级站全覆盖。推进“民族团结进步+民生福祉”融合,加快建设“幸福新肇州”。聚焦“不断实现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一重点,坚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与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同频共振,不断加大人力物力财力投入,重点推进教育、医疗、社保、棚改、防疫等工作,持续增强各族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

  

责任编辑:王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