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经济
搜 索
科技助力坡耕地增产增收 “等高线”上的新“曙光”
2022-07-04 09:03:27 来源:黑龙江日报  作者:吴树江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极光新闻

  黑龙江日报7月4日讯 一朵朵白云挂在蓝天上,一片片波浪式的耕地满眼碧绿,渐次在眼前展开……近日,记者走进曙光农场有限公司的黑土地保护与利用科技创新工程(黑土粮仓)核心示范区——曙光农场有限公司第二管理区第四作业组10-2号地,一望无际的玉米长势喜人。沿着美丽的等高弧线寻找,发现了这有层次的“绿富美”。

  “你看,今年的这个纵向与横向的坡耕地改良,玉米叶片格外的茂盛、侵蚀沟护坡上有石笼、有植被,还有高坡处及地头边缘处也都能生长出健壮的农作物。这一系列的可喜变化,都是来自于‘等高线’上的科学治理。这种坡耕地上治理新模式,能防止水土流失,既有效解决了不同点位农作物均匀生长,又能达到增产增收的效果。”北大荒集团曙光农场有限公司第二管理区党支部书记王文京说。

  农业发展部部长张峰指着左边10-3号地说:在近3天,农场的降雨量达到了30毫米,直垄低点表土堆积近8厘米,改变原有垄向采用等高线种植技术的10-2号地就丝毫没受影响,洼地和高地玉米长得一样壮实。”农业发展部副部长赵艳宏翻开了她的农情记录本,记录下最新数据——6月27日9点28分,自4月18日播种,生长了72天,玉米14片可见叶,平均高度105厘米。每个时间、阶段测量出的数据均在本里有详实记载。

  “原来,我这块地是直垄种植,今年全部采用等高种植方式,目前看玉米的长势比往年好,按照这个效果每亩可节本增效80元。”曙光农场10-2号地的种植户秦阳生笑着说。

  “等高种植技术模式通过利用坡耕地水肥运移规律,平衡不同坡位水分和养分含量,对农田进行精准管理,可减少肥料投入15%,提高作物产量5%,减少水土流失30%。我们拥有的4万亩坡耕地,若全部应用等高种植技术,每年农场将节本增效320多万元。”张峰介绍说。

  在现场的一位农业专家详解到,等高种植开始前需要通过无人机获取高精度DEM地形图,在计算机上规划土壤地图单元。然后采用具有GPS定位的农机具,依次按照设计的垄向起垄,以改变水流的速度或方向。

  “除等高种植外,中科院根据侵蚀沟发展特点,指导我们修筑谷坊,采用草水道保护、石笼护砌、柳编跌水、灌木造林等组合措施对所在小流域进行综合治理,保护黑土耕地,使生产、生态完美融合。”张锋打开了他手机上的“智慧农业APP”,农场等高种植全貌一目了然展现出来。

  等高种植与坡耕地相融合,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相融合,当年的“山旮旯”变成了今日的“绿富美”。等高线上铺就了曙光农场有限公司的生态路、致富路,在这片黑土地上又迎来了新“曙光”。

责任编辑:王俊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