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哈尔滨迎来强降雨,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公司哈尔滨南站站场内仍然车流穿梭、机车轰鸣。4名调车作业人员在大雨中时而弓步弯腰检查车辆,时而在运行中的车列上“飞上飞下”,整个站场异常繁忙。

▲在大雨中忙碌的列车“编程师”(央广网发哈尔滨铁路局供图)
哈尔滨南站是黑龙江省最大的编组站,每天平均要办理1.5万辆货车的中转作业,来自佳木斯、牡丹江、绥芬河等地装载着粮食、煤炭、钢铁等大宗货物货车,都在这里重新解体、编组,再发往全国各地。这里的调车员也被称为列车“编程师”,调车作业人员步伐矫健,外穿反光雨衣的调车组在雨中分外显眼,他们在暴雨中不断进行挂车、甩车、转线、转场、解体作业。
负责该站本班解体的调车长许军和他的“伙计”连结员郑宇认真确认车列开口位置、摘管、提钩、指挥牵出。他们爬上运行中的第一辆车,瞭望、确认进路、道岔、显示信号,将一列列满载原煤的重车按照调车作业计划解体、对位。对讲机中不时传出“十车、五车、三车、停车”的信号信令,许军和郑宇作为列车“编程师”,将一辆辆满载着精煤的列车按照计划编组发往全国各地。

▲无论刮风下雨,列车“编程师”都战斗在最前线(央广网发哈尔滨铁路局供图)
另一组调车长王勇结束了一批编组作业,刚坐下来就打开了话匣子。
“调车工作辛苦又高风险,常年与运行的车辆打交道,零距离的接触,稍不小心就可能造成人身伤害。一年365个日日夜夜,我们都战斗在铁路运输的最前线,冬练三九、夏练三伏,这种天淋点雨还真不算什么。冬天漫天飞雪,狂风肆虐,冰冻刺骨我们得干。夏天头顶烈日,高温、高热的环境下也得干,没有白天与黑夜之分,只要车轮在转,我们调车的就得干。”王勇说。
正说着,桌上的调车作业通知单设备又响了起来,“7调,三场15道一挂50辆给五场8道”,在雨中已经工作8个小时的调车员们转眼又消失在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