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10月1日起,东北网策划推出“我和我的家乡”系列报道。对一直工作、生活在黑龙江的平凡人,对他们不平凡的生活,进行全方位的扫描、刻画和挖掘,感受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建设家乡的坚定信念,以及对家乡的深沉热爱和深情告白。
东北网10月14日讯(记者 许诺)从一名普通的学徒工,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大庆石化化工一厂裂解车间值班长姜大为用37年的倾情守护,诠释了一名“石化老兵”的铁骨柔情。

每逢节假日,当大家都在休息时,一个瘦瘦高高的“蓝色”身影已手持巡检仪,穿梭忙碌在化工一厂塔罐与管网纵横交错的装置间。一场小雨过后,大庆的天空明净如洗,大乙烯那钢筋铁骨的伟岸“身躯”在阳光下闪着耀眼的光芒,那身洗得发白的蓝色工服和装置黄色的护栏交相辉映,显得格外清爽。身穿“蓝工服”的姜大为放心地长舒了一口气:“还好,风雨没对设备造成不良影响。”
姜大为是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是公司劳模,是大庆石化化工一厂裂解车间值班长、高级技师。他凭借精湛的技艺和爱岗敬业的责任心,解决了一个又一个生产中的难题。
1984年,作为大庆乙烯工程指挥部招收的第一批徒工,姜大为被分配到化工一厂裂解车间工作。18岁的他第一次走进装置区,就被这钢铁林立的独特“风景”所吸引。“30万吨乙烯装置可是咱国内第一个以油田轻烃为主要原料的大型石油化工联合装置,还是全国四大乙烯生产基地之一……”在师父的“导游”下,他和乙烯这条“钢铁巨龙”有了第一次“亲密接触”。
抚摸着纵横交错的管线、倾听着机器的轰鸣、仰望着高耸的塔林,想象着自己将是这套当时国内最先进的乙烯装置的“主人”,姜大为觉得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而又神圣。从那时起,年轻的他就暗下决心:“一定要快点学好本领,像师父一样做大乙烯的守护者。”
为尽快掌握操作技能,这个18岁的小伙子几乎“长”在了装置里。白天,他跟着师父在塔林间穿梭,爬管线、摸流程,装置的每个角落和所有的高塔上,都留下了他探索的足迹。夜深人静,宿舍里的人都休息了,他还在灯下“恶补”理论知识,把白天的“成果”详细整理到小本子上,牢牢“装”进脑海里。
经过了两年的摸爬滚打,姜大为的技术突飞猛进。1986年,他跟随师父参与了30万吨乙烯装置的开工投产,并成为第一个“吃透”装置“心脏”设备压缩机的主操作。
起点既是冲刺!首战告捷后,姜大为更加热爱这个“钢筋铁骨”的乙烯“世界”,奔跑的脚步也更快了。
1999年,是“大乙烯”跨越式发展的重要节点,经过扩能改造,年产48万吨乙烯装置开工投产在即,当时已是车间技术骨干的姜大为被委以重任,承担起装置核心部位动设备的调试任务,并挑起了调试国内第一台国产化大型压缩机组EC-1301的大梁。
业内有句行话:“压缩机一响,黄金万两;压缩机一停,效益为零。”
为确保开工一次成功,姜大为干脆住到了单位,研究运行方案,推敲开工环节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对千余个联锁信号点进行几十遍甚至上百遍的调试确认……虽然每天睡眠不足5小时,但他依旧精力充沛,守在压缩机旁一干就是十几个小时,工作台上堆满了小山般的图纸,电脑屏幕上的各种数据密布排列……要是问起设备型号、调试步骤等问题,他保证会滔滔不绝,说得详细而又准确。就是靠着这股拼劲儿,姜大为和同事们一起按期完成了全部核心设备调试任务,首次实现了裂解气压缩机组国产化运行投产一次成功,既填补了国内行业空白。

“姜师傅可神奇了,设备有个‘头疼脑热’,只要他一听,就知道‘病因’,他一到,准能手到‘病’除。”这是车间员工对姜大为的一致评价。
说起姜大为,员工李健飞回忆道:“记得刚刚转岗来到裂解车间时,我对一切都特别陌生。我们值班长不厌其烦地带我去现场熟悉设备和管线。”经过2年的勤学苦练,李健飞已是技术过硬的主操作了。
在裂解车间,姜大为是公认的“良师”,不但自己技术过硬,带团队、抓培训,样样都不放松。车间转岗的员工多,姜大为总是抓住一切时机给他们“补课”:从画流程图到实际操作,每个步骤、每个细节都教得清清楚楚,巡检路上、操作台前、检修现场……到处都是他培训的课堂。很快,转岗员工就适应了新的工作状态。他还将自己多年积累的丰富经验和大赛心得,毫不保留地分享给徒弟和班组员工。多年来,他为企业培养出20多名骨干,都已成为各个岗位的中坚力量。他所带领的横二班也成为一支能打硬仗的队伍。
走进化工一厂裂解车间压缩机厂房,机器的轰鸣声在空中回荡,姜大为在巡检中总是看了又看,听了又听。“每天上班不先来看看这个‘老伙计’,总觉得心里不踏实。”
这个看着乙烯装置从30万吨到120万吨慢慢长大,并在“大乙烯”跨越式发展进程中屡建功勋的钢铁硬汉,每次说起他心爱的大乙烯,总是柔情满怀。是啊,37年朝夕相伴、37年用心守护,变化的是他鬓边渐增的白发,不变的是他对大乙烯的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