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为庆祝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10月1日起,东北网策划推出“我和我的家乡”系列报道。对一直工作、生活在黑龙江的平凡人,对他们不平凡的生活,进行全方位的扫描、刻画和挖掘,感受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建设家乡的坚定信念,以及对家乡的深沉热爱和深情告白。

东北网10月24日讯(记者 王亮)“巴彦猪肉”是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授权的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巴彦猪肉”品牌授权企业——巴彦万润肉类加工有限公司,现已成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在这里,除了一群热爱家乡的人为打造龙江生态肉食健康品牌做出贡献,也有一位外乡人,把他乡变故乡,为群众吃上“放心肉”“满意肉”作出贡献。
邓勇,他的家乡是四川省绵阳市。从18岁开始接触生猪生产加工的他,在四川绵阳肉联厂工作过,之后又在双汇工作了10年,也在香港外派工作过2年。担任过车间主任、段长、经理等职务的邓勇,可谓是生产和管理经验相当丰富,而龙江本土企业也缺少这样的管理人才。
对于邓勇来说,2014年是事业发展的一个契机。在2014年,因我国生猪大型企业在东北区域积极布局,建设分厂,他从绵阳市来到了哈尔滨市一家生猪屠宰企业,后于2017年来到了巴彦万润,担任生产经理。
谈及为何要来黑龙江创业工作,邓勇告诉记者,东北人性格豪爽,很对脾气,工作上好相处。在当前环境下,也看好黑龙江省的生猪资源和发展前景。同时,更重要的是,自己积累的经验和技术能在黑土地上发挥“光和热”,也算充分实现了自我价值。

邓勇对于企业生产管理是有一套多年总结并验证有效的标准化管理体系。面对企业管理上某个环节不规范、产品质量和产量不稳定等情况,他表示,生产管理是循序渐进的,根据企业自身情况,建立了良好的管理体系和职能体系,安排落实跟踪,不断地在生产线纠偏。
据了解,巴彦万润肉类加工有限公司2017年取得国家进出口企业认证,是中国肉类协会副会长单位,黑龙江省生猪产业联合会会长单位。2019年被评为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20年被评为全国生猪屠宰标准化示范厂,2021年被认定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
邓勇和他的团队让“巴彦猪肉”产品质量和产量稳定产出,其猪肉分割能力和水平在全省生猪屠宰行业已处于领先地位。年屠宰生猪超过60万头,分割产品200多个品种规格,分割产品远销北京、上海、广东、浙江、福建等地,可靠的品质和良好的信誉,已成为广州加工企业和上海高校肉类原料采购的首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