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搜 索
绥芬河:村里国防教育路铺就乡风文明底色
2023-09-12 10:54:00 来源:东北网  作者:马瑶 黄彬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极光新闻

  金秋时节的九月,正是瓜果飘香渐入佳境的收获季节。九月也是每年的国防教育月,绥芬河市阜宁镇永胜村红花岭屯国防教育路的墙体国防知识,吸引了村民和游客的注目,乡村文明建设的底色自然彰显。

  当人们走进绥芬河市阜宁镇永胜村红花岭屯,总会看到一些村民和志愿者正在村里国防教育路观看墙体上东北抗联的英雄事迹,邓稼先、钱伟长等老一辈科学家为国防事业奉献的壮举深深地影响着这里的村民。近些年,随着国防教育的宣传和相关活动的开展,国防教育已经深入民心。

  红花岭屯建于1903年,与中东铁路共同成长的经历,让它有着丰厚的历史积淀。该村先后荣获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省级文明村、省级龙江民居示范试点村。2022年,根据村庄历史,结合东北抗联历史事迹的英雄壮举,绥芬河市阜宁镇政府利用黑龙江省军区帮扶资金,在永胜村红花岭屯修建了600延长米的国防教育路,将红花岭入村主路墙体制成160米的国防教育知识景观墙,并结合红花岭东北抗联小镇,打造了抗联精神红色景观雕塑。自此,村里有了一条国防教育街。

  一幅图画就是一个国防故事,一条道路就是一面旗帜。说起红花岭屯的历史,离不开东北抗联精神,弘扬东北抗联精神,赓续红色血脉,坚定不移跟党走,一直是村里的传统。新中国成立初期,村里来了一支八一七六五部队九十一分队,因为当时客观条件限制,许多战士得了胃病。村民们心疼不已,就用鸡蛋炒寒山芪为战士养胃,拿出自己家都不舍得吃的鸡蛋、肉,给这些子弟兵们包饺子、改善伙食,战士们都把该村的老百姓家当成了自己家。1979年,八一六五四部队九十二分队驻扎红花岭,3名战士不幸将生命永远的留在了这片他们驻守的土地上,红花岭的村民们自发扎了一百多个小白花,大家胸配白花,含泪送走了三名英雄……拥军优属、强边固防的观念和传统就在这个村一直延续下来。国防教育路的修建不仅改善交通条件,美化环境,方便人民生产生活,还加强了红色文化教育,使当地村民及旅游者了解到东北抗联历史。村民曲春华说:“我每天都会经过这里,看到这些图画和景观雕塑,都忍不住停下来看看,我感觉这些内容振奋人心,对村里的孩子也很有教育意义。”

  近年来,随着红花岭屯旅游提档升级,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旅客。这条现代的乡间公路,为这个小村子带来了生机和发展。感受红色文化,进行国防教育,红花岭村民的幸福生活随着乡间公路向未来延伸。(马瑶 黄彬)

责任编辑:强锐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