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日报11月1日讯 “今年我们家的地丰收了,通过平台包了30亩地,大豆预计平均亩产能达到380斤,玉米差不多能达到1800到1900斤,现在收割机正在地里收豆子呢,看着这大豆真不错。”拜泉县富源村村民杨海峰享受着丰收的喜悦。
不仅包地找“平台”,村里采购各种设施也可以找“平台”。虎林市虎林镇义和村党支部书记李忠魁拿着村里建设规划图说,今年村里通过“平台”先后2次采购了村落栅栏,还对村西路的主路进行了加宽,村容村貌变得干净利落了。
杨海峰他们口中的平台指的是黑龙江农村产权交易中心交易平台(以下简称省农交中心平台)。作为全省唯一省级农村综合产权交易服务机构,黑龙江农村产权交易中心搭建了全省统一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即省农交中心平台。
“阳光”又创效交易找“平台”
近几年,我省不少村集体都从省农交中心平台交易中收益不少。
“上一轮承包期的价格是每亩270元,这一轮我们在省农交中心平台交易,挂牌每亩500元,结果以每亩850元的价格成交,仅此一个交易项目就为村集体多增加了572万元收入。”虎林市伟光乡胜利村监委会主任毕连德感慨道。
“路灯采购项目28万元挂牌,22万元成交;钩机采购项目30万元挂牌,20万元成交。”拜泉县拜泉镇新胜村党支部书记薄召军算了算账,在省农交中心平台采购设备省钱,再加上在市场化平台交易土地承租溢价,里外里为村集体创效31万元。
近两年,我省农村产权市场建设不断深化,随着高效专业、阳光透明等特质不断释放,市场化交易平台越来越受到村集体和村民的认可。各地通过省农交中心平台,不断规范流转交易,盘活农村集体产权、耕地等各种“三农”要素,让集体资产在“阳光下”运行。
平台交易创效“反哺”“三农”
如何发挥省农交中心平台的市场作用助力乡村振兴?最明显的就是平台交易成果用于乡村建设和村民增收。
拜泉县新胜村则把通过省农交中心平台交易的村集体增收“反哺”于村民,利用增加的收益又在省农交中心平台采购了钩机、铲车等机械装备,村民家遇到“红事”“白事”免费使用,村民盖房等基础设施建设就象征性收个油钱。
新胜村里的扶贫资产也进入省农交中心平台进行出租,收益的5%分给没有劳动能力的脱贫户,巩固村里脱贫攻坚成果。
拜泉县永宁村利用通过省农交中心平台交易的成果,村集体免费为村内60周岁以上的老人缴纳医保,同时,70周岁以上老人根据年龄分档,每年春节还会拿到500元到1000元的“红包”。
“去年村里安装了生物质锅炉,烟囱不再冒黑烟了!还为井水安装了2台净化处理装置,每年8万元维护费用,让老百姓喝上放心水!”永宁村党支部副书记宁志伟的介绍底气十足。
近年来,一些村集体通过省农交中心平台交易增收、采购节资,不断为村集体实现财富积累作出市场贡献,并转化为惠民的实在措施。
“市场”成为乡村治理的重要措施
“村里负责交易信息和证明材料,乡里负责材料审核和信息录入,市(县)里组织交易和归档管理,道道把关,关关留痕,阳光透明。”虎林市农村合作经济服务中心主任张玉光介绍。
虎林市出台了农村产权交易管理办法,推动农村集体经济资金、资产、资源管理更加规范,“市场”成为了乡村治理的重要措施。
虎林市、拜泉县只是我省基层农村产权市场建设的两个代表。
据黑龙江农村产权交易中心统计,2020年至今,省农交中心平台已覆盖98个县市区,为3411个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提供全流程线上服务,农村资产资源交易和项目招标采购成交数已超过16万宗,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增收节资创效达4.6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