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数字经济
一、背景介绍
建设银行黑龙江省分行自2018年承接了农业农村部“金融支农服务创新试点”课题以来,积极贯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战略部署,从纾解农民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等痛点入手,以建生态、搭场景、筑平台、连断点为主要方式,聚合政、企、银、校各方力量,共同构建数据驱动、融合发展、联创共享的“数字农业”综合服务新生态。
二、具体做法
建设银行黑龙江省分行联合省农业农村厅、省农业投资集团、哈尔滨工业大学等创新“农业大数据+金融”全新的支农服务模式,主动下沉金融服务,通过建设“数字农业”产业服务平台,汇聚、应用“农业+政务+金融”大数据,持续创新一系列国内首创的线上涉农贷款产品,将金融及非金融综合服务精准触达乡村和农户,将创新链与农业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深度融合,以新金融视角助力数字乡村建设。具体包括:
一是建设涉农生态场景及平台,链接农业产业链各方主体,提供金融支农服务。建设“数字农业”产业服务平台,应用“农业+政务+金融”大数据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拓展线上金融服务场景,联通各类涉农生产经营主体,实现信贷、结算、保险、期货、担保、政务等金融服务与农业产业链、供应链的全面融合。
二是加强数据跨界整合,通过数据应用增信,破解农村金融服务顽疾。综合应用农业、金融、信用等大数据资源,以“数据资源—数据资产—信用资产”为链条,锻造具有金融属性的涉农产业信息价值链,构建新型农村金融风控体系。创新的10余款国内首创的线上涉农贷款产品,广泛为广大农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涉农小微企业、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提供线上服务。
三是助力政府加强管理,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带动农民融入现代农业体系。“数字农业”综合服务体系为政府提供行业监管、乡村治理手段;为产业链中主体提供政务便民、政策查询、信息申报等非金融服务;整合更多的监管数据、政务数据、涉农生产生活数据、金融数据等,助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以金融力量促使农业产业链纵深延展。
三、取得成效
2023年春耕备耕期间,建设银行黑龙江省分行已向13万农户和1800余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投放贷款270亿元,有利支持了春耕备耕期间农业生产及粮食安全;自2018年以来累计投放850亿元,惠及55万户农户和7000余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数字农业”案例及服务获得了良好的社会评价和广泛认可。在国务院第七次大督查中,“农业大数据+金融”模式被作为典型案例进行通报表彰;该模式位列2021年农业农村部全国8大金融支农典型之首。农业生产托管“兰西模式”荣登中国“三农”十大创新榜,入选农业农村部30个“全国社会化服务典型”。“数字农业”综合生态体系获评2021年度APEC中国工商理事会“中国数字经济产业示范50例样本”。“数字农业”受到了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等栏目、新华社及人民日报等各级媒体持续关注。在此基础上,黑龙江银保监局通过召开协调会、现场调研、督导等方式,积极推动“智慧乡村”这一金融服务模式在主要涉农银行机构推广应用。辖内各大型银行和省农信社七家机构投产使用的涉农线上产品共27款,其中纯信用类13款。自2019年推广工作启动以来,累计放贷3616.9亿元,惠及农户等各类主体232.9万户(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