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5月3日电题:实践种粮新理念--记全国劳动模范曲彦明
2004年,中央出台了1号文件,鼓励扶持农民发展粮食生产,依安县中心镇自由村农民曲彦明几经思索,从军马场承包土地12000亩,种植大豆、玉米、甜菜、亚麻等作物,由于人努力,天帮忙,加之政策好,秋天一算账,创纯效益366万元。
近几年来,曲彦明每年都承包土地300亩以上,靠种地获得的收入不断增加,到2003年,已成为有几十万元存款的富裕户。但曲彦明始终不敢放手放胆大干,他既怕天灾,又怕政策有变。中央1号文件出台后,曲彦明看着电视、读着报纸,按奈不住内心的喜悦,通过2004年气象信息和市场信息及到省气象台和当地农产品大户考查,曲彦明下定了大干一场决心,共投入资金240万元,到部队农场承包土地12000亩。在镇村领导的帮助下,经多方考查论证,最后确定以种植大豆、玉米两项作物为主,同时依托县内瑞雪糖业集团和松竹人造板公司,发展甜菜、亚麻两项订单农业。他共种植大豆6000亩,玉米2000亩,纸筒甜菜2000亩,亚麻2000亩。自己拿出资金20万元,由村里协调信用社贷款40万元,筹借资金1 30万元。
多年的农业生产实践,曲彦明坚信一个理儿,只有舍得投入,土地才有好的回报,只有坚持科学种田,标准化种植,才能增强作物抗拒自然灾害的能力。1998年,依安县遭受到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但曲彦明种植的150亩玉米在水中浸泡了20多天后,却获得了亩产4500多公斤的好收成。这给他以深刻的启发,总结原因就是在种植中要整好地,催好芽,坐足水,抗旱耐涝。因此,在生产中他严把整地、品种、投入、浇水、管理、促早熟和收获销售等关口。经过苦心经营,他种植的12000亩庄稼在前期干旱和草地螟严重发生之年,仍获得了大丰收,平均亩产高于全县平均水平15%以上。其中他种植的6000亩大豆,平均亩产200公斤,比全县平均亩产高出了60公斤,总产120万公斤,。以今年最高的市场价格2.8元/公斤元全部售给了县内最大的农产品经营企业依安县鹏程经贸公司,总收入336万元,去掉生产成本,仅此一项纯效益186万元;他种植的2000亩玉米平均亩产550公斤,比全县平均亩产高出100公斤,总产110万公斤,获纯效益50万元;他依托与龙头企业签订订单种植的2000亩纸筒甜菜,亩产达3.5吨,总产7000吨,按照订单价格以每吨270元销售给瑞雪糖业集团,毛收入189万元,纯效益100万元;种植的2000亩亚麻,总产670吨,获纯效益30万元。事实证明了只有高标准、高投入,才会有高效益。
这些年,曲彦明带头大规模种植玉米,带头使用先进农机具,带头种植纸筒甜菜,带头应用新品种。通过曲彦明的带动,中心镇自由村土地实现了合理流转,土地向种粮大户、科技大户集中,农机力量得到加强,规模效益不断重现。现在全村有多种大型农机具4台套。小四轮360台,节水喷灌设备11套,种粮在200亩以上的大户15户,全村农民应用科技、普及良种的意识得到普遍增强,良种普及率在90%以上。自由村共有耕地面积23000亩,农户606户,2380口人,今年仅种植业生产全村收入达1190万元,人均收入达5000元。
曲彦明通过规模化生产,还带动了这个村劳动力布局的变化。他在一个生产周期内,长期雇工30人,农忙时临时雇工,每个劳动力日工资都在20元以上,较好地促进了周边农户富余劳动力的就地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