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1月10日电 2005年深秋,在省城哈尔滨设治百年之际,从北京又传来好消息:在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表彰大会上,哈尔滨市被授予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区)的光荣称号。
这是继1999年和2002年,中央文明委两次表彰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后,哈尔滨市首次获此殊荣。
常抓不懈结硕果
今年,中央文明委首次采用新的测评体系,通过“背对背”的方式考核每个被测评城市,经过申请参评、材料审核、调查问卷、实地考察和整体考察等多项程序。7个方面37项指标,共119个测评项目,包括经济指标、政务环境、法治环境、市场环境、人文环境、生活环境、生态环境和创建活动是否扎实有效等等,覆盖了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
经测评,哈尔滨总分数100.73分,其中基本指标得分86.34分,特色指标得分14.39分。测评结论是:哈尔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城市规划科学合理,城市面貌整洁优美,社会秩序规范井然,城市功能日臻完善,市民素质明显提高,文化生活丰富多彩。
成绩从何而来?秘诀是长抓不懈。
创建文明城市不是目的,不是突击式的运动,而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系统工作;不是轰轰烈烈做给人看的“政绩工程”,而是踏踏实实给百姓干的“民心工程”。2000年,哈尔滨市开始“树立新世纪形象,创建文明城市”活动。此后,每年一个主题,“讲文明,树新风”、“创建文明城市,争做文明市民”、“改陋习,树新风,塑形象”、“信守社会公德,争做文明市民”等系列活动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他们还把创建文明城市工作纳入市委、市政府工作日程,写入市委全会和政府工作报告,用制度来保证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
“创建文明城市,关注民情民生。”这是哈尔滨市领导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冰城精神聚民心
“开放包容,时尚活力,诚信敬业,和谐奋进。”这是在今年创建文明城市活动中,哈尔滨通过开展“哈尔滨精神”大讨论总结提炼出的十六字城市精神。
人总是要有点精神的,一个城市如此,一个年轻的城市更是如此。
“重在参与,重在过程,重在教育,重在提高。”这是市委在大讨论伊始确定的原则。哈尔滨人开始审视自己,审视家园。伴着热烈的讨论,青年志愿者和“夕阳红“服务队的老人们又默默出发了,用实际行动倡导文明,帮助弱势群体,制止踩踏绿地、随地吐痰、随地便溺等不文明行为,清理各种非法小广告;市民张乃民带着上小学的孩子走访多个公园、社区,历时半个月,归纳出市民“十大陋习”;一些学校开展的主题实践活动让老师惊喜,孩子们乱花零钱、随地丢弃、践踏草坪的不良行为明显减少……
一次心灵的感动,胜过十次严肃的说教。
从爱心门铃到邻里公示板,从让亲生儿扫街供养孤儿的大妈,到押上自己传呼机、金项链抢救受伤儿童的“假母亲”;从抗洪小战士刘军病床前一张张温暖的笑脸,到大雨中数千台车为考生让出的绿色通道……正是这一个个让人感动的故事,这一位位让人感动的市民,铸就了“哈尔滨精神”,夯实了冰城创建文明城市的基础。
以人为本促发展
让市民在创建中提高思想境界,在提高思想境界中享受创建成果。
哈尔滨市提出,创建文明城市要从家庭、从社区抓起,捕捉百姓的兴奋点,吸引广大群众参与到创建活动中来;要通过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为经济社会全面快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为此,他们实施了窗口工程,努力创造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实施育人工程,创造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实施信用工蹋丛旃娣妒匦诺氖谐』肪常皇凳┌裁窆こ蹋丛彀簿永忠档纳罨肪常皇凳┓ㄖ乒こ蹋丛旃降姆ㄖ位肪常皇凳┟阑こ蹋丛炜沙中⒄沟纳肪场?
请看这样一组数字:仅今年,全市就有1.3万名党员干部与1.26万名特困职工结成了帮扶对子;供排水、电业等各行各业的千支共产党员服务队,义务为百姓解决生产生活难题近万件;全市窗口部门实行六项制度,加强了政务公开建设;通过“正行风、促发展”民主评议行风和“环境与行风热线”活动,48个部门1432名机关干部走进直播间现场办公;集中查处了教育乱收费、医疗服务中的不正之风、企业和公路“三乱”等问题。
创建文明城市,让清新的政风扑面而来,让投资环境日见改善,哈尔滨正创造着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
在2004年多项经济指标均创历史新高的基础上,今年1 8月份,哈尔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228.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1.7%。全市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6534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3.9%。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支出5128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3.6%。
“政通人和,安居乐业”。这是在文明城市测评入户调查时,一位饱经沧桑的72岁的老哈尔滨人的肺腑之言。
事实胜于雄辩。这不,美国AB集团、南非SAB集团争购哈啤来了,哈药集团与哈药股份重组成功了;17家世界500强企业争相在哈投资兴业,麦德龙等众多世界知名战略投资集团和投资者纷至沓来……
“哈尔滨是全球最富活力、发展速度最快的地区之一”。日前,来冰城访问的美国安海斯布希公司总裁帕特里克·斯托克如是说。
创建永无止境。用创建文明城市促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和谐社会建设,哈尔滨,作为全省振兴老工业基地和“努力快发展,全面建小康”的龙头,正信心满怀,阔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