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1月16日电 题:直言瓶颈纵论创新:提高黑龙江省自主创新能力院士研讨会侧记
“这个专题研讨会太及时了,院士们直言黑龙江省发展瓶颈,对黑龙江省如何提高自主创新的建议一针见血,这对于‘十一五’期间,黑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走一条什么样的路,把科技创新放在什么位置至关重要。”省科技厅有关人士聆听院士发言后发出这样的感慨。
15日,哈尔滨华旗饭店国际会议中心高朋满座,黑龙江省14位院士同坐在一张圆桌前,为黑龙江省如何提高自主创新进言。10多位繁忙的院士齐聚一堂,直言瓶颈,纵论创新,商讨发展大计,在黑龙江省恐怕也是不多见的。
科技投入要着眼于全局和未来
“我省经济的快速发展已引起国内外关注,但是这种快速发展多数是建立在引进外资、提供优惠、出卖廉价劳动力等条件之上的,因此世界上认为中国是世界工厂。”哈工大黄文虎院士不无感慨地说:“我们缺乏的就是自主创新的品牌。”
黄文虎院士坦言,在我省虽然创新体系建设力度不断加大,但企业还未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科技投入不足,与当前老工业基地振兴的要求很不适应。我省很多科研项目是政府作为主导,很多好的成果只是停留在开个鉴定会作为终结,企业没有很好的利用。2004年,我省大中型工业企业有科研机构的占全部企业比重的23%,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9个百分点,新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比全国平均水平低9.7个百分点,这是我省经济发展让人担忧的事。而且,我省研究开发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仍大大低于全国研究开发经费1.32%的平均水平。
东北林业大学马建章院士感言,我省的攻关课题经费才6万元,说起来都是笑谈,我省的科技投入占全国的17位,产出占全国15位,如果加大科技投入情况会好些。
与此同时,应该确定企业在创新中的地位,黄文虎院士指出,在国外大企业具有创新研发基地是必备的,他建议,建立企业的研发基地,企业应当成为投资、利益、风险承担主体。
留住人才就是留住效益
科技以人为本。没有人才,科技创新就是一句空话。在院士专题研讨会上,院士们各抒己见,呼吁留住人才才能留住效益。
国家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谢礼立院士呼吁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他说,我省教育发展势头很好,但一定要严格按照教学规律培养人才,一定要防止培养人才走过场。谢礼立院士建议设置“黑龙江省科学委员”,严格考核,给杰出的科技人员荣誉,这样既可延长人才的技术寿命,又可拓宽技术队伍,一举多赢。
哈尔滨工程大学徐玉如院士感慨,为何连自己培养的优秀人才也要“雁南飞”?徐玉如院士说,用感情留人、事业留人、待遇留人,努力挽留住高层次的人才,看来这些已经不足矣。黑龙江需要增强服务意识、法制意识,按法律规矩办事,创造良好的社会人文环境才能留住更多的人才。自己培养的人才,吸引的外来人才,都对黑龙江的科研环境还算满意,但就是考察来考察去不肯留在黑龙江。看来吸引人才只靠高薪是不够的,要提升黑龙江的整体素质,才能吸引“雁北飞”。
短短的3个多小时,10多位院士集思广益,对提高我省自主创新能力建言献策,在场的听者全神贯注,不住地记录着新观点、新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