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北网4月22日讯 很多了解向南林的部队首长都说,向南林和《士兵突击》中的许三多很相像。一样都很执着、很朴实。不一样的是,向南林还很聪明,很智慧。
团长王志恒带兵多年,坦言称,从来没见过向南林这样素质全面的优秀士兵。他说,向南林很“阳光”。
团里的“秀才”与“大腕”
向南林是团里的“名人”,有众多“粉丝”。经过部队这座“大熔炉”的“加钢淬火”,向南林已成为多才多艺型士兵。
2004年,团迎春书画展上,几幅写有创新理论的长卷引起了全团官兵的关注,这些书法作品都出自向南林的手。向南林学书法的启蒙老师是他的父亲。孩提时代,家里穷没钱买纸墨,他便蘸着水练习。凭着一支笔、一缸水,他的字越练越好,成了村里闻名的“小秀才”,逢年过节左邻右舍都来求他写对联。入伍之后,向南林把剪报剩下的旧报纸当成了“宝贝”,写满了“颜筋柳骨”。连队的决心书、元旦的春联他一个人全包了,机关写奖状、做条幅他也毛遂自荐。向南林成了部队有名的小书法家,不仅获得“腾龙杯”、“北海杯”等全国书画大赛的一等奖,还有多幅作品被《墨林珍赏》、《艺海无涯》等书法集收录。
曾几何时,修理连的干部有一件事最犯愁。“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宣传股来电话。”文化工作一直在团里“打狼”。自从向南林到了连里,连干部乐了。唱歌、跳舞、演小品,向南林样样拿手。
初入军营的向南林,由于嗓音洪亮,在一次晚会上被推到了前台,让他从此与唱歌结下了不解之缘。驻地歌舞团团长收下这个徒弟。向南林虚心求教,勤学苦练,被战友们誉为“小郭颂”。向南林还掌握了唢呐、葫芦丝、笛子、吉他、键盘等6种乐器,经常自编自演自导相声、小品、歌舞。从此,团里的文艺舞台上离不开他,一场晚会的编导、主持和所有节目的演职员里都有他的名字,成了全团公认的演艺“大腕”。
向南林自学法律,考取了全国律师证书,帮着战友家打官司。修理连战士钟林父亲在一家运输公司打工时,不慎受伤住进了医院。住院期间,公司自行解除了用工合同,支付完当月工资后就不管不问,还以非公司员工为由,拒绝支付2000多元的医药费。小钟家拿着向南林起草的起诉书将公司送上了被告席。由于证据确凿,理由充分,官司胜诉,这家公司不仅支付了医药费,还补偿了小钟父亲的误工费和精神损失费。3年来,向南林先后帮助战友解决涉法问题10余起,“向律师”的名头不胫而走!
“80后”的班长“80后”的兵
2003年,向南林从士官学校毕业回连队后,当上了班长。那时,班里8名战士,大都是“80后”士兵;连队50多号人,平均年龄也就20岁刚出头。1981年出生的向南林,身为班长,他带的又大都是“80后”士兵。向南林恪尽班长之职,履行带兵之责,对战士以关爱为本,严爱相济,情理交融,成了许多战士军旅中的“第一任老师”。
有的人盯着“80后”战士短处看,结果短处越看越短;向南林专盯战士的长处做文章。
2006年大年初一,班里的战友们从晨梦中醒来,发现各自的床头都放有一张精美的贺卡。打开一看,一份份祝福呈现眼前:
“王浩:新春快乐!过去的一年你的进步很大,业务水平提高了,专业技术也有长进,望你取得更大成绩!”
“沙魏:祝贺你又长大了一岁。这一年,你已经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战士,但你的心理素质还要进一步加强……”
“这是我春节收到的最好的一份祝福!今年,我一定好好干!”王浩的话没说完,全班就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80后”战士的消费问题,一度让连队干部挠头。家境优越的战士张宏,当兵到东北后就是不愿碰凉水,袜子短裤脏了就扔。向南林多次找他谈心,可他就是不买账,还振振有辞:“社会发展了,花钱买个人用品是刺激消费,有啥不对?”
团里筹备文艺晚会,向南林灵机一动,把这个现象编成小品《算给新兵的“经济账”》搬上了舞台。“一双袜子4元钱,一冬天穿100来双,就是400块钱,相当于城市低保收入家庭一个月的生活费啊……”这个小品,看得张宏脸直发热,内心受到了强烈震撼,终于改掉了浪费陋习。
几年来,经向南林帮助和转化的战士多达80余名。这些战士中,有40多人次立功受奖,11人成长为班长骨干,8人退役回家成了乡镇企业带头人,3人当上了村干部……
2006年新兵快下连时,连长任振东收到5份“申请书”。5个战士都要求:分班时,一定要分到向南林带的班。“像这样‘挑班长’的申请,还是第一次遇到!”连队干部最后拿出个折中方案:5个兵轮流到向南林的班里待一个月。5个新兵后来果然都成了各自专业的顶梁柱。
“我们想念向教官!”
2006年9月,向南林到佳木斯大学当军训教官。朝夕相处中,向南林过硬的军事素质、渊博的知识和不俗的谈吐,令同是“80后”的大学生们很是敬佩。
佳木斯大学基础医学院党委书记欧芹向记者介绍说,往年,新生军训时,找各种理由来请假的学生很多,托关系,搬家长,让学院很是头痛。可是,2006年新生军训,找院里请假的学生很少。辅导员说,今年来的向教官不一般,学生们都愿意听他的。学生们用学过的高中课程考他,考不住;考他时事政治,向南林对答如流;唱歌、打架子鼓、打拍子,向南林好像没有不会的。学生们对向南林佩服的五体投地。
操课训练时,别人都买矿泉水,他却只喝自己带的白开水;别人都穿买来的白袜子,可他一直穿洗褪了色的绿军袜;课间休息时,别人都买零食吃,可他却很少去商店。向南林让很多学生不理解。
一个男同学无意间在抽屉里发现了向南林的歌词本,里面夹着一张开支计划表,上面清楚地写着:月工资956元,弟弟学费400元,寄父母100元,资助福利院儿童50元,买书100元,存款250元,日常开销56元。那一刻,大家对教官所有的疑惑都迎刃而解。这张开支计划表从一个人传到另一个人,大家的内心受到了强烈震撼。
欧芹说,同为“80后”一代,向南林只比这些学生大了几岁,可是懂的知识和道理却多得多。向南林非常善于和学生沟通,学生们和他在一起,感觉收获很大。
军训结束后,向南林和学生们不辞而别,没有留下联系方式。王蜜天几乎找遍了佳木斯市区所有驻军单位,只想再见向教官一面。王蜜天把向教官对她说的话一直记在心里:做人要有风度,看问题要有深度,办事要有力度。
学生汪明阳还清晰记得,向教官对他说:“你太躁,要戒掉。”小汪说,向教官对我们兄长般的关爱,有针对性地教导,让我们受益匪浅。向教官是我们走进大学校门后的第一位老师。我们这些大学生要反思自己:我们的明天会怎么样?“我会以向教官为偶像,做一个像他那样的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