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黑龙江医疗救助人员在震区的每次出诊都刻骨铭心
2008-05-28 09:38:23 来源:东北网-新晚报  作者:杨晓宁 李玥 杨茉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5月28日讯 从哈尔滨市第一批医疗救助人员奔赴抗震救灾前线起,每一分、每一秒,都让黑龙江省200多名奋战在救助前线的医务工作者刻骨铭心,他们感动于患难中人与人的那份真挚,感动于大灾面前善良淳朴的人性。

  灾区孝子让人落泪

  就在昨天,一位灾区小伙子让医疗救援队的医生们落了泪。而这样的场景,在医生们身边几乎时时都在发生。

  哈医大附属肿瘤医院医生张磊在四川绵竹执行救治任务。他向记者讲述了当时的场景:从绵竹至马尾段的国道,一个二十几岁的小伙子骑摩托车时发生了意外,右大腿中段骨折。他们赶到现场后把小伙子送到青川救治中心,在路上,医生才知道他叫高关龙,刚刚在地震中失去了父亲,现在和老母亲相依为命。因为地震后饮食种类有限,小高看到妈妈一天天消瘦,于是这个孝顺的孩子就骑着摩托车到几十公里外的镇上去买肉,肉买到了,但他却由于车速过快发生了交通意外。急救车中,年迈的妈妈一手紧拉着小高的手,一手紧紧地攥着3斤新鲜的猪肉,双眼已经哭不出眼泪……

  父子两代参加救援

  正在四川绵竹参加救援的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皮肤科医生王松岩,和其他队员一样,每天都要给家里打个电话报个平安,可电话内容还多一项:要向父亲王玉玺汇报当天接诊的情况。

  1976年唐山大地震发生后,33岁的王玉玺参加了黑龙江省组织的抗震救援队,赴唐山营救伤员。当得知单位将成立赴川医疗队时,国家级名老中医、现任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皮肤科顾问的王玉玺教授毅然请缨,考虑到老人年龄和身体,院领导没有批准,但责成他挑选4名皮肤科医生组成一支医疗队去灾区。王玉玺连夜为医疗队拟定了一份救治方案,并将儿子王松岩的名字列在医疗队成员名单中。临行前,他告诉儿子两句话:为黑龙江争光,尽全力帮助每位灾民。

  “地震娃”带来了希望

  19日,小张在广元市第四人民医院产下一个6斤多重的男婴,母子平安。孩子的出生,改变了医院原本沉闷压抑的气氛,大家都管孩子叫“宝宝”,因为他是地震中的“宝贝”,给灾区的人们带来了希望。

  市第一医院传染科的王丹慧与记者通话时说,宝宝的妈妈小张是佳木斯人,她和丈夫一直在上海打工。4月份,小张回到丈夫的老家四川省青川县等待生产,没想到遇到地震。地震时,小张的丈夫和婆婆为了保护她都受了伤,幸好小张毫发无损,他们一家人被转移到广元市,19日,小张顺利生产。

  王丹慧告诉记者,孩子的出生让医院突然变得热闹起来,母子俩生活的临时帐篷里,每天都聚满了前来探望孩子及给他们送生活用品和食物的人。很多原本陌生的人,因为来看孩子而熟识,孩子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责任编辑:宋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