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经济
搜 索
改革开放30年:会展地区哈洽印记
2008-06-11 14:30:10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日报  作者:郭铭华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高楼林立,道路宽阔的长江路。
  繁华现代的开发区。
  夏夜中的哈尔滨游人如织。
  灯海花丛中的中央大街让人流连忘返。
  哈尔滨的街道越来越宽敞。

  东北网6月11日讯 建设中创奇迹,烙印“哈尔滨制造”

  哈尔滨国际会展体育中心位于哈尔滨市南岗经济技术开发区东北部,总占地63公顷,建筑面积30余万平方米。建筑群由三部分组成,环抱中心广场,沿红旗大街一侧为国际会议中心及为国际会展服务的宾馆,沿长江路一字型布置128米跨度的国际展览中心、综合训练馆、万人体育馆,南直路一侧为5万人运动场,建筑整体造型气势恢弘。

  据工大集团战略发展中心主任黄伯峰介绍,会展中心的设计方案原本是想通过评标方式产生,评选出的最佳设计效果是德国和日本的方案,但是他们提出高达7000万美元的设计费用。“没办法,摆在我们面前的出路也只有一条——自主设计、自主建设。”

  “会展中心在建设过程中不断创造着奇迹。”黄伯峰告诉记者说,会展中心于2002年开始建设,2003年展馆一期工程完工,2005年会议中心和华旗饭店建成。会展中心的建设创造了我省建筑史上的一个奇迹。

  如今,会展中心已成为全国唯一将会展、体育功能合二为一的大型综合性场馆。

  城中村蜕变“黄金”新区

  哈尔滨国际会展体育中心建成之前,这里是城市中的一个农村。在附近居住的张大爷告诉记者说:“那时侯,这一带还是一片荒草地,马路上都是泥土,晚上连路灯都没有。”随着会展中心的建成,这里周边的环境改善了。在长江路某小区居住的郝瑞说:“如今会展中心周边宽阔的马路和立体绿化带,很有现代化都市的味道。有外地的朋友来哈尔滨,我都会把他们带到这里来看看。”

  因哈洽会而建的会展中心已成为继中央大街、建筑艺术广场、防洪纪念塔等之后哈尔滨的又一张城市名片。周边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大型超市、商场、酒店、休闲娱乐场所、交通等配套设施完善,环境一天天变美,使得地产广告也以“毗邻会展中心,坐落城市CBD”为卖点,热炒会展概念,地价一路飙升。

  记者从哈尔滨市经济研究所房地产研究中心了解到,没建会展中心时,红旗大街附近的房子每平方米才1000多元钱。如今会展中心附近已成为哈尔滨市房价最高的地区之一,黄河路一带也成为哈尔滨餐饮业的黄金宝地。

  会展变身多栖商贸中心

  会展中心融会展、体育、文化、商业物流以及旅游酒店等多种成分于一体,而红博世纪广场更是集商贸、餐饮、娱乐、休闲于一体的超大型综合地下商贸中心。这里的环境设计借鉴了俄罗斯和欧式商业装修的风格,其10万平方米的规模更成了一个品牌服装的特殊展区,因专业而固定,被称为“永不落幕的洽谈会”。红博商贸集团打破传统的柜台租赁业务经营模式,推出品牌经纪人的市场策略,并南下北京、大连、深圳和香港,北上莫斯科、圣彼得堡等,在国际、国内服装节上赢得广泛声誉,带动了整个市场空前活跃,经营效益节节攀升,形成了全国知名的“红博”商业品牌。

  哈尔滨国际会展体育中心除举办哈洽会外,还成功举办了医博会、汽配会、糖酒会、韩国周、刘德华演唱会、世界短道速滑锦标赛、第四届特奥会等各种大型展览、体育比赛、文艺演出和高峰论坛1500多场次。哈尔滨国际会展体育中心提高了哈尔滨市的知名度,向世人展现了美丽、富饶、开放的黑龙江新形象。

  前景目标:哈尔滨的“CBD”

  CBD的全称是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我国现有三种译法:中央商务区、商务中心区或中央商业区,其概念最早产生于1923年的美国,当时定义为“商业会聚之处”。随后,CBD的内容不断发展丰富,成为一个城市、一个区域乃至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中枢。许多国际大都市都形成了相当规模的CBD,如纽约的曼哈顿、东京的新宿、香港的中环、东莞的南城区、珠海的吉大区。

  省社会科学院经济学专家蒋立东认为,以会展中心为圆点向周边辐射的区域内,已经形成了哈尔滨市的一个高档商务服务区,前景无限。但要发展成为CBD,还有一定距离。蒋立东解释说,CBD是指集中大量金融、商业、贸易、信息及中介服务机构,拥有大量商务办公、酒店、公寓、会展、文化娱乐等配套设施,具备完善的市政交通与通讯条件,便于现代商务活动的场所。

  会展中心地区成为哈尔滨的“CBD”大有希望。

责任编辑:孙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