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经济
搜 索
走高端路线 哈洽见证龙江绿色大米脱"俗"变"精"
2008-06-16 10:12:33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日报  作者:张桂英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6月16日讯 走进本届哈洽会绿色食品展区,满目的精包装、高档品让记者吃了一惊。因为这变化太快太大了,尤其是绿色大米。除了传统的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贡米、香米、草炭米、鸭稻米、鱼稻米,各种新概念米充溢着展厅的各个角落;北大荒、绿宝石、建三江、绿都……一个个国家级名牌名企,都将自己最新最好的产品拿来,同台亮相。

  黑龙江省绿色展区吸引了客商的关注。记者郭俊峰摄

  变化更大的是包装。国家“禁塑令”刚出,哈洽会的绿色大米就换上了无纺布、麻布、竹桶、木盒、可重复使用的塑料密封盒等新式“外衣”,有档次又环保,当然价格也不菲。记者大致走了一圈,发现有机大米每公斤的价格几乎没有低于10元的!

  在哈尔滨绿宝石实业有限公司的展位前,其新推出的5公斤无纺布超市装富硒营养米、麻布包装有机米和不同规格的塑料密封盒包装绿色大米,吸引了许多往来客商的眼光,驻足观看的、索要资料的、对接洽谈的,挤满了整个展位。看到5公斤超市装营养米100元、2公斤有机米20元的标价,记者询问该公司总经理马任远,“这么贵,能有人买吗?”他笑着回答:“太有了!应该说刚开始挺难,通过几年的打品牌、搞营销,现在市场已经建立起来并呈快速扩大之势”。

  马任远介绍,自3年前他的公司接手了方正绿宝石米业以来,他们就确立了品质立企、品牌强企的中高端路线。“一个粮食加工企业要想长久生存,必须要把品牌的知名度做大,把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才行。而做品牌,靠价格战不行,产品不优不行,质量不稳定不行,没有较高的附加值还不行。”看多了价格战的惨烈竞争,马任远认准了做精品打中高端市场的兴企之路。他们一方面通过统一品种、统一供肥、统一收获、单收单储单加工确保产品质量,另一方面通过特许营销有序开发市场。

  说话间,一位客商打开了摆放在展台上的一盒绿宝石有机营养米的包装,顿时米香四溢、久久不散。看到记者的惊奇,马任远有些得意,“只要严格把好品种、生产、加工关,我们的米完全可以做到‘一家做饭,满楼飘香’”。记者了解到,仅水稻单收单储单加工一项,每公斤绿宝石有机米就增加成本2元钱。

  即便这样,仍然没有阻止企业打造精品的脚步。令人高兴地是,在展馆随意走走,就会发现绿宝石的故事并不是惟一。在农垦建三江的展位前,记者看到同样包装精美的草炭米,2公斤卖到45元的高价!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我们企业的经营宗旨是产品做精不做量,营销做长不做短。多年的市场经验告诉我们,只要米好,照样有市场。”

  少了原始粗糙,多了奇特讲究。从第十二届哈洽会首次单独设馆展览至今,8年中绿色参展大米从内容到形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更让人惊叹的是其背后蕴藏的经营理念和产业发展观念的巨大变化。

责任编辑:孙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