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多数人不知档案在何处 提醒:别拿档案不当"身份"
2008-07-03 12:38:57 来源:东北网-新晚报  作者:尹明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7月3日讯 “即使档案丢失,凭借后补档案仍有机会参加社保”隋玉兰老人得知这一消息后,终于松了一口气。她告诉记者,十多年来,她从来没关注过档案存放是否安全,直到需要参保时才想起来,有了这次经历,她会倍加珍惜这份后补档案。而连日来,在记者所接热线中,许多市民表示,看到报道后,才意识到档案的作用。在调查中记者也发现,大部分人不知档案存放于何地,有的甚至将档案遗弃,成为“弃档族”。个人档案重视不够,成为现今社会一个普遍现象。

  “弃档族”的产生

  记者对哈尔滨市南岗区、道里区、香坊区等人才市场走访,在54名被访者中,竟有35人表示不清楚自己的档案存放在哪里。

  张先生告诉记者,大学毕业后他到一家私企工作,由于所在单位不接收人事档案,他的户口和档案被打回了老家。后来,接连换了几份工作,他的档案就再也没人过问了,至今他也不知道他的档案在哪里。

  记者了解到,由于近年来我国用人机制的调整,很多用人单位不要求员工提供档案资料,一些私企甚至不接收求职者的档案。再加上社会人员流动性加大,工作变更频繁,因此出现了不少人对自己的档案资料不管不问的“弃档族”。相关资料显示,根据人事部全国人才流动中心、北京市人才服务中心、中国上海人才市场、中国北方人才市场、中国南方人才市场等地的不完全统计,全国至少有60万“弃档族”。

  档案可有可无?

  那么,档案袋当真要失去作用了吗?多年从事档案研究的张学滨告诉记者,没有个人档案所产生的后果,在平时可能显现不出来。而一旦面临就业、升学、工作调动,办理各种保险,提前退休等各种社会福利待遇时,档案的丢失,将会造成很大的麻烦。有时甚致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使人“有理说不清”,还有可能成为“黑人”。

  记者从市人才服务中心了解到,人们对档案管理的观念逐渐淡薄,“无头档案”数量日益增多,究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三种:一是在单位不批准调出的情况下,自动离职,弃档“净身出户”;另一种是被单位开除人员;此外,还有些人不了解档案的重要性,从不过问自己档案的存放地。几次调转之后,档案已不知去向。在该中心,每年都会有人因为要办理保险等业务回来查找原始档案,但由于各种原因,档案早已不在中心保存,许多人这才意识到档案丢失的严重后果。

  档案也需“关爱”

  “对档案重视程度不够,也是间接造成丢失的原因之一。”黑龙江省人才中心档案管理处工作人员韩某认为,档案需要个人提高关注度。

  据韩介绍,很多人认为档案转递属于组织上的事,个人不必操心,从而忽略了自身的工作还在“更新换代”中。组织是会负责个人的档案转递,但有时却需要个人多留神关心一下,这样才能避免档案丢失。为此,他建议人们在毕业分配、工作调动、升学、就业时,要及时了解自己档案的去向,做到“档随人走”。一旦发现档案去向不明,要顺藤摸瓜立即查找。因为人事档案转递的每一个环节都有接收人的签字,在短时间内一般不会丢失。人事档案关系到个人的事业和前途,如果丢失可能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建议人们重视档案。

责任编辑:宋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