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人民日报]俄罗斯人在黑河定居 路牌店牌都标俄文
2008-07-22 06:01:03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罗 兰 吴齐强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7月22日讯 一条俄罗斯白色客船缓缓靠岸,伴随着汽笛的鸣叫声,上百名金发碧眼的俄罗斯游客,在蓝天丽日映衬下,说笑着走下船梯步入旅检大厅。大厅里早已站满了先期上岸的俄罗斯人。这是记者日前在黑河口岸看到的一幕。黑河市位于黑龙江南岸,隔江相望,北岸就是俄罗斯远东第三大城市布拉戈维申斯克。两市最近距离仅750米,被称为双子城。

  边防检查官员告诉记者,周末是入境旅客高峰,最多一天过境6300名旅客。

  路牌店牌等都标俄文

  “老冯”,码头上,一位边检人员正冲一艘俄罗斯船高喊。

  “什么事?”随着带京腔的普通话回声,没想到从船上小跑下来一位白肤金发的俄罗斯人。上前一聊,知道他叫沃罗比约夫C·K,中文名是冯达吉。今年62岁的他用流利的中文讲述了自己的经历:父亲是中国人,母亲是俄罗斯人,他在北京中学毕业后回国,55岁退休后一直从事中俄商贸。这几年,除了冬季,老冯都往来在商船上,一周回一趟俄罗斯的家,其他时间住在黑河。分手时,老冯留的竟是他在中国的手机号。

  在黑河的大街、公园、商场、宾馆,随处可见三五成群的俄罗斯游客。路牌、店牌等所有公共设施都标有俄文,110、120电话也是双语。黑河物价便宜,商品丰富,风光优美,吸引着俄罗斯人到此购物、旅游、工作、生活。同时,俄方的需求也拉动了黑河出租车、餐饮服务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黑河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夏重伟介绍,黑河市将中俄边民互市贸易区从原来的一个小区域扩至全部城区,俄罗斯公民持有效证件可免办签证进入区内购物、居住和工作。两市口岸还是中俄两国间第一对实行每年360天、每周7天、每天12小时通关的边境口岸城市,一天可多次往返。目前,至少100多户俄罗斯人在黑河买房定居。

  边贸从出口西瓜起步

  在黑河口岸的另一码头——货检现场,我们看到江面上停泊着一艘红色大轮船,上面满载着出口俄罗斯的重型机械,货场里还排有近百辆准备上船的大货车。

  黑河市口岸办公室主任李泽国告诉记者,每天都有一艘艘中俄货轮往来两市之间;两市四季运输不间断,夏天水上跑船,冬天冰上跑车,春秋两季流冰期跑气垫船。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这几年进出口岸的货物发生着改变。开始时,出口的主要是蔬菜、水果、食品、服装和轻工产品,现在,家具、家电、微机、汽车、农机等高附加值产品也大量出口,化工原料、船舶燃料油、电力等大宗物资也进口了。去年,口岸客运量超过百万人次,货运量为38.6万吨。

  然而,有百余年历史的黑河口岸并非一直繁荣,夏重伟副部长回忆说,直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中断近20年的中俄边贸才开始恢复,具体行动始于1987年9月2日,黑河边贸公司用208吨西瓜换回306吨化肥。由此开始,口岸边贸得以迅速发展。

  为早产儿通关特事特办

  20年前,黑河还是个落后的边陲小城,全城只有4家饭馆,晚上没有路灯漆黑一片。边贸的发展,使寂静的小城一下涌来许多淘金者,由于宾馆数量少,公园的长椅和地上竟成了人们争抢的“床铺”。现在的黑河市,高楼大厦林立,宾馆饭店遍布。入夜,全城灯火通明,彩灯闪烁。布拉戈维申斯克市第一副市长顿涅茨也不禁赞叹说:“小时候看黑河就是个村落,现在看是个现代化城市。”

  事实上,黑河口岸的通关环境和服务方式也在走向现代化和人性化。怀孕9个月的俄籍旅客伊莲娜在黑河购物时,突然腹部剧痛,提前生产。然而当她准备携子回国时,这名意外降生的婴儿因没有出境证无法出境。黑河口岸边检站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特事特办,边检官兵专门为伊莲娜母子出境延长了工作时间,开设了“绿色通道”。

  1987年以来,黑河口岸共投资1.2亿元改造、新建口岸基础设施,将原来分散的港务、国税、海关、银行等30多个单位设在一个平台办公。现在,黑河口岸货运码头有千吨级泊位9个,旅客运输码头有3600平方米的旅检大厅和2400平方米的候船大厅,形成了口岸进出境与国内铁路、公路、航空相衔接的立体格局。

责任编辑:侯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