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4月3日讯 近年来,通过网络完成祭扫以及对亲人缅怀,成为一种时尚、环保的趋势。在众多的“祭祀网站”中,全国最大的一个是由哈尔滨市市民邓科研创建的,清明期间日上网最高点击祭祀的人数高达5万多人次。
邓科研曾在日本留学,每到清明节,在异乡漂泊的同胞常常苦于无法为逝去的亲人祭扫。邓科研发现国外祭祀类的网站非常多,而国内类似网站很少见,仅有的几个设置非常简单,点击率也不高。想到这种科学的祭祀方法可以节约大量土地、乘车用油、纸张等资源,减少污染,他回国后决定建立一个全国性的祭祀网站。经过两年多的设计,2007年初,“全球祭祀祈福网”在他手中诞生,该网站目前已经被亚马逊分类目录收录,是该著名“目录”收录的唯一一个祭祀网站。
“全球祭祀祈福网”是一个面向全球华人的特色网站,提供网上祭祀、仿真墓园、网上礼佛、网上许愿等服务。网民注册后,可以按自己的喜好设置墓园、写碑文、建围墙、植树、栽花、种草;也可以为逝者抒写生平事迹、建立历史相册、设定特殊纪念日,还可以进行祭祀,扫墓、守墓、上香、供烛、供酒、献花、点歌、书写祭文等等。邓科研告诉记者,网站可以详细记录网民的日志,并将它们永远保存,这样后代子孙便可见到先人的足迹。
据了解,网站还设立了“四川汶川大地震”、“周恩来墓园”、“张国荣纪念院”等专题祭扫活动,仅纪念“四川汶川大地震”活动的点击次数就达到了6万余次。去年“‘5·12’大地震”期间,每天网站的点击率达到10万多次。据了解,随着人们观念的转变,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网上祭祀的行列,最近几天上网祭祀日最高峰多达5万余人次,预计到清明节那天人数还将有所攀升。
邓科研说,近年来现代文明与中国传统的祭祀方式发生着激烈的碰撞,烧纸钱、燃放鞭炮、造豪华墓等,浪费了资源,又污染环境。借助互联网跨越时空的特性,将纪念馆与公墓“搬”到电脑上,让人们可以随时随地祭奠缅怀先人,是利国利己的好事。
邓科研粗略统计过,哈市每年到墓地祭祀先人的市民多达120多万人次,在网上祭祀的约占百分之五,约6万人左右。如果按每人平均祭祀消费50元计算,这6万人可节省300多万元,还节约木材、纸张等大量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