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黑龙江综合
搜 索
科学发展奔富路 建设和谐新农村
2009-09-18 08:59:13 来源:东北网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9月18日讯 西地村坐落在国家级旅游名镇黑龙江省宁安市渤海镇西2公里处,总面积2.5平方公里,共有农户316户,人口1176人,党员26名,其中外出流动党员3名。耕地面积4748亩,其中水田3350亩,旱田1292亩(韭菜面积1000亩)。现已组建韭菜专业合作社一个,全村95%的农户参与韭菜种植,仅韭菜产业一项,全村年均收入达1100多万元,占全村经济总收入的70%以上。2008年,全村经济总收入1560万元,人均纯收入超万元。

  一、精心谋划,把握学习实践活动的方向性

  为了使学习实践活动扎实有效开展,真正解决实际问题,西地村党支部提前谋划,坚持立足实际、高标站位、统筹谋划,先后2次召开了两委班子扩大会议,研究确定了“践行科学发展,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西地”的活动主题和实施“213工程”的活动载体(即:实现两个转变、打造一个品牌、建设三个项目:党员干部思想观念和科学发展思路的转变,打造“无公害韭菜”绿色品牌,建设一处2000平方米的村民休闲广场、建设2500延长米村内巷路硬质化路面、美化绿化亮化村内环境),并制定了符合本村实际的《学习实践活动方案》,力求通过开展学习实践活动,进一步凝聚发展共识,解决阻碍村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提档升级。

  二、坚持“三抓”,突出学习实践活动的针对性

  作为第三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试点村,我们从“抓学习、抓增收、抓民生”入手,努力试出特色、试出经验、试出成效。一是抓学习,因地制宜搞活动。针对党员难集中、素养参差不齐等问题,确定了化整为零,化繁为简,实用为主,不走形式活动原则。把大本书变成了薄册子,把薄册子变成了小语录;利用田间地头在技术培训中讲解科学发展,组织党员带头在话家常中宣传和谐农村;《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科学发展》《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等必学内容由两委班子成员集中讲,首先提高党员干部理论水平;《土地承包法》、《村委会组织法》、韭菜种植技术、水稻种植技术等涉农政策法规和农村实用技术类自选教材由外聘专家以及自己的“土专家”、带头人分散教;围绕韭菜产业发展、新农村建设、民生建设、平安创建,村两委班子人手一摊,把这些百姓关注事关长远的大事分到人头,挨家挨户走访,大会小会征求意见,交流看法,让学习实践活动得到了最朴实的宣传,收集到了最真诚的意见,了解到了百姓最真实的想法。二是抓增收,突出重点谋发展。西地村是宁安市远近闻名的韭菜产业一品村,通过走农业产业化、集约化经营之路,已经初步形成了以韭菜种植、绿稻种植、流通服务业和劳务产业为主的产业链条。通过开展学习实践活动,村党支部一班人西地村“要不要科学发展?”“怎样实现科学发展?”“村党支部如何带领科学发展?”等方面理清了思路,达成了科学发展富民强村的共识。提出了“深入践行科学发展观,建设富庶、文明、和谐新西地”的奋斗目标。为了把这一目标落到实处,村党支部邀请宁安市农技推广中心的专家常驻西地进行技术培训和知识辅导,不仅带来了绿色韭菜和水稻种植的先进技术,更为西地百姓带来了科学先进的发展理念。按照打造“绿色韭菜、精品韭菜、保健韭菜、旅游韭菜、文化韭菜”产业链条的构想,韭菜产业发展规划已经开始着手编制。目前,西地村已经形成了以韭菜产业为核心,以绿稻产业、流通业和劳务业为辅的产业发展框架,构建了“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发展格局,进一步拓宽了西地农民增收致富的渠道。预计2009年全村经济总收入将达到184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将达到11900万元。三是抓民生,脚踏实地办真事。村两委班子坚持勤勤恳恳为群众办实事,用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来带动西地村百姓参与学习实践活动,激发参与建设的热情。韭菜是西地的支柱产业,为了打造无公害绿色韭菜品牌,村韭菜合作社为社员协调农贷200余万元,解决了种植户的燃眉之急;村委会组建党员“义务帮工队”,帮助有实际困难的农户按时完成春耕;村集体投入20万元,为韭菜种植户架设了2000延长米供电线路,解决了灌溉难题。2009年春季,牡丹江韭菜大市场把菜车入场费从600元提高到了2000元,合作社及时与工商部门协调,使菜车入场费恢复原价,为韭菜种植户减少损失3万多元。为了营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村集体累计投资近50万元规划建设了400平方米的村级组织“六位一体”的活动场所、筹资8万元修建的600平方米的休闲广场,投资24万元修建的2500延长米的村内巷路硬质化路面,在全村开展了长期坚持的村屯清洁工程,投入30万元以安装40盏路灯栽种15000多株花草树木美化环境,投入4元建设藏书1万多册免费开放的“农民文化书屋”,让西地百姓的物质文化生活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农村社会保障机制日益健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达到99%,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覆盖面达到100%,“五保户”供养率达到100%。“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文艺演出”、“十星级文明户”评选,更是让群众的思想觉悟明显提高,好媳妇、好婆婆、好村民越来越多,昔日西地成为了今日福地,学习实践活动成为了惠民工程、群众满意工程。

  三、着眼“三强”,务求学习实践活动的实效性

  在学习实践试点活动中,西地村党支部始终坚持“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使学习实践活动与推进本村经济社会的追赶型跨越式发展相得益彰、互为促进,初步实现了“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总要求。一是班子队伍建设不断增强。通过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理论,深入征求群众意见,着力解决实际问题,切实了提高党员干部学习政策的能力,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服务群众的能力,依法办事的能力和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了村两委班子带领农民致富奔小康、化解各类矛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能力。二是民主管理建设日益加强。通过建立健全民主监督机制,完善农村党组织民主决策制度、农村基层选举制度、农村基层党务公开制度,扎实开展农村“四权”管理运行机制,全面推行农村集体“三资”委托代理机制,让百姓对自己选出的村官放心,对村里的大事小情关心,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有力地加强了民主管理工作。三是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加强。通过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党员干部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明显增强,切实发挥了在农业技术推广、生产致富和文教卫生、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带动示范作用,由党员“做给群众看,领着群众干”,帮助广大农民群众走上了一条共同富裕之路。

责任编辑:于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