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新闻网讯 拆掉泥草房,林甸县东兴乡旭日村赵友住进了刚刚盖起的108平方米的砖瓦房。8.64万元的改造费用原本对赵友来说是可望而不可及的,然而通过银行贷款解决5.4万元,建筑材料及宅基地节省1万元,他只用了2.24万元就圆了新房梦。赵友仅仅是近两年来在大庆市泥草房改造中受益的6万户中的一员。
自泥草房改造工作启动以来,大庆市采取换、补、降等措施,放大政府补助资金使用效能,充分调动起农民建房积极性,有效破解泥草房改造过程中的矛盾问题。两年来共改造农村泥草房6万余户,完成总改造计划的45%,21万农民搬进新居。
换,就是采取“项目换规划”的方式,从源头上破解规划编制费用短缺问题。政府将投资项目的设计任务定向委托市属国有规划院,作为置换条件,规划院无偿为全市484个行政村、2426个改造村屯编制建设规划,解决了近5000万元的规划编制资金缺口。专业测量队伍收费标准高,政府又促成村屯与大专院校合作:当地为大专院校提供实习基地,大专院校免费为农村提供地形图测量、培训施工技术人员等服务。截至目前,全市共有184个村屯开展了地形图测量,196个村屯正在组织规划编制。
今年大庆市财政直接投入资金1.4亿元用于支持农村泥草房改造,为避免农民产生“等、靠、要”的依赖心理,市里采取“一补一降”的办法解决农户资金问题。
补,就是根据农民不同需求,分类进行补助。一是落实省里要求,由市县(区)两级安排专项资金对农户实行直接补。二是通过补贴新型建材企业,使农民能够以优惠价格购买建材进行间接补。三是将本应给予农民的补贴资金作为利息,帮助农民办理贷款及还息。据大庆市商业银行测算,如按照5000元利息,3年还清本息计算,可贷款近4万元,解决农民一半左右的改造资金。
降,就是通过整村改造团购建材、定点施工队伍,村委会与房地产公司合作统一改造,乡村成立建材生产企业等方式,降低改造成本。林甸县东兴乡旭日村由村委会出面协商贷款事宜,利息由原来的9厘降至7厘,贷款者年龄由原来的48岁提高到53岁,最高贷款额度由每户3万元提高到7万元;同时,把建材商、施工队请到村里,帮助农民讲价、规避市场风险。林甸县义顺乡东义顺村奶牛养殖小区与大庆市世茂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合作,利用企业生产新型节能建材的优势,实行统一规划、施工、验收质量,开发商与农民签订合同交现房,每平方米可降低造价22%,冬季室温可提升4℃~6℃。肇源县福兴乡采取土地作价入股、村民集资等手段兴办新型建材企业,以低于市场价格销售给本村村民,提高了农民使用新型材料的积极性。
为调动农民建房积极性,发挥其主体作用,大庆市还帮助农民算好3笔账:机遇账,难得改善生活条件的机遇;成本账,政府的各种补助和措施,可实现“少花钱建新房”;生活质量账,通过新建节能房与泥草房对比,激发改造热情。目前,改造泥草房已经成为农民的自觉行动。林甸县东兴乡旭日村全村原有700多户泥草房,今年上报改造建房计划580户,已竣工的300多户的改造资金都是贷款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