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08年5月,省委、省政府做出了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大决策。确定了今后三年全省公路建设的规划:即利用三年多一点的时间投入资金1000亿,基本形成以哈尔滨为中心,横贯东西、纵贯南北、覆盖全省、连接周边的高等级公路网络,使路网布局覆盖全省95%以上,实现十三个地市全部通高速;实现国家旅游城市、重要旅游景区、国家一类开放口岸基本以高速公路相通,围绕全省公路建设典型事迹,近日,东北网记者进行了系列采访。
东北网12月3日讯:省交通厅计划统计处段建国:为科学决策规划一片美好的蓝图
东北网记者 邵奇
作为在计划综合岗位上工作了30年的“老交通”,段建国对各类经济统计数据有着超乎寻常的敏感和相当独到的认知能力。2005年1月1日他接任交通厅计划统计处处长,看到这样一组数字,他大吃一惊:2001至2005年,全国交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速21.4%,我省交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速却仅有2.8%,而公路建设投资增幅竟然是负值。这是一组足以让所有交通人汗颜的数字,相对于我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15.5%的增幅,交通在历史上的确欠下了一大笔帐。这笔账谁来还,什么时候还,他期待着。
2008年4月,是段建国接任计划统计处处长的第四个年头,省委、省政府决定在未来三年左右时间,集全省之力实施公路建设攻坚战役,需要拿出一个详细的规划建设方案。面对这项任务,所有的同事都为他捏了一把汗。因为要实施的大多为“十一五”规划外项目,在没有做好充分准备的情况下,制定这样一个恢弘的战略规划几乎等于“无米之炊”。路网如何布局、线位怎么接续、点位怎样控制,与经济社会发展整体布局怎样进行统筹,这一系列复杂的问题,都是要在规划阶段必须考虑清楚;钱从哪里来,设计怎么搞,项目怎么批,征地怎么办,这一系列后续问题也要做出一个让人信服的答案,而这些回答直接关系着这项规划的前途命运,并且可能影响着龙江公路建设的历史进程。时间太紧,难度太大,责任太重了。但段建国掷地有声的回答和略显兴奋的眼神,还是坚定了大家的信心。
接下来的一个月,计划统计处的办公室灯光都是亮到深夜,有时甚至通宵达旦。为节约时间,他干脆把换洗的衣物全都带到单位来。“公路规划不需要十足的创造力和丰富的想象力,真正要做的,是把建设能力和实际需求放在一起好好掂量掂量”。这句朴实的话,是他多年从事公路规划计划工作的一条准则。一个月后,他和他的同事收获了一张标满公路建设项目的地图、几张表格和薄薄的几页文字说明。可是送去销毁的过程稿,却装满了整整三麻袋。经过党组多次研究讨论、反复修改完善,方案最后敲定:用三年多一点时间,投资900亿元,建设高速公路2207公里、一级公路731公里、二级公路3252公里、三四级农村公路60799公里。2008年5月7日,规划建设方案提交省政府第5次常务会议讨论,得到与会领导一致好评。5月8日方案提交省委十届第31次常委会议研究。省委书记吉炳轩同志、省长栗战书同志以及其他与会省领导对规划建设方案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对“三年决战决胜”寄予厚望。一向不善表露情感的段建国,激动、振奋的情绪溢于言表。后来为落实国家扩大内需政策,这个规划建设方案历经两次补充修订,高速公路建设里程增至3042公里,总投资增至1100亿元。成为公路建设“三年决战”的建设蓝图和行动指南。
“方案要可行,还要能行”。为进一步争取支持,规划方案在制定过程中,段建国就和交通运输部有关部门进行了广泛的交流沟通,多次汇报情况,征求意见。为解决方案实施中遇到的资金筹集、前期报批、征地拆迁、施工组织等一系列问题,在党组的主持下,段建国和其他有关处室的同志坐下来,共同研究对策。前期报批“政府主导”、征地拆迁“双业主制”、项目管理“战时体制”,等等。一个个思想的火花在群策群力的浓浓气氛中迸发,将埋藏在段建国内心的战斗激情和决战决胜的渴望彻底点燃。
公路规划建设方案确定下来,只是战前准备工作的第一步,“三年决战”真正打响还要经过一个相当复杂的报批程序。这项任务责无旁贷地落在段建国和计划统计处一班人的肩上。公路建设项目从立项到交工,通常需要5年甚至更长时间,其中2年跑前期,3年搞施工。为确保工程质量,3年的工期不能动,而且必须要保证。在三年多一点时间集中完成39个公路建设项目,那就必须要在前期报批这一环节,全力以赴挤时间。时间!时间!时间就是成本,时间决定成败。段建国深知自己身上这副担子是什么分量。一定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报批任务,“只能想出路,不能找借口”。这是段建国在布置前期报批工作时的一句话。
39个公路建设项目中,推进前期的项目有28个,需要落实前期审批环节有1643个。项目多,环节多,采取什么样的科学方法进行统筹,成为能否最大限度加快推进的关键。在很多人的眼里,段建国是一个“很有办法的人”,做事有条不紊,可面对如此纷繁复杂的统筹工作,着实让他费尽了脑汁。熬了整整一个晚上,他才把每个项目的关键环节排出了序列。什么时候报可研,什么时候报初步设计,什么时候报土地批件,谁来负责推进落实,都逐一明确。特别是对省直各有关部门在前期报批中承担的职责任务,也进行了细化分解,并在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形成了政府主导、各部门分工负责推进公路建设项目前期工作的大好局面。这在全国应该都算是一种创举。
经过艰苦努力,公路建设项目的前期工作进度明显加快,平均单个项目前期审批周期不到8个月,比常规周期节省了一半多的时间。28个项目中,26个取得工可批复、23个取得初步设计批复、17个取得用地批复。1643个审批环节完成了1268个。无论从工作量上还是工作进度上,段建国和他的计划统计处完成了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并且创造了我省公路建设史上项目报批的新纪录。
公路建设总投资超千亿,资金筹措是一个大难题。其中,占总投资30%的资本金部分尤其关键,不能落实资本金就无法向银行申请贷款。虽然通过省财政解决了一部分,但仍然存在较大的资金缺口,要从中央车购税中加以争取。“三年决战”项目几乎都是“十一五”规划外项目,不在国家补贴投资范围。而且“5.12”汶川地震发生后,中央车购税资金增量部分全部用于支持灾后重建,补贴资金争取形势相当严峻。
面对巨大压力,段建国利用自己各方面的关系,花起了大力气,下起了笨功夫。在资金落实的关键时期,他随同交通运输部有关司局一起上下班,抓住一切机会向有关领导汇报争取。功夫不负有心人,跟得紧,才会抓得准。在交通运输部进行“十一五”规划调整时,我省充分占得先机,一举将我省11个国家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全部调整纳入“十一五”规划,并最大限度的落实了补贴资金。2008和2009两年已落实中央车购税资金90亿元,预计公路建设“三年决战”期间将落实中央车购税资金192亿元,占到总投资的近五分之一,是“十五”期间争取到的中央补贴资金总和的2.7倍。
段建国同志兼任重点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在公路建设“三年决战”这场规模浩大、全国罕有的大战役中,他是战略布局的参与者,是战役过程的推动者,更是战术实践的落实者。战役启动16个月来,他以一种超乎寻常的意志和顽强的作风,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取得了一个又一个骄人的成绩,成为交通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承重、特别能打硬仗”的典范。